首页> 中文学位 >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与油气后期保存
【6h】

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与油气后期保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引言

1.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1.2研究现状

1.2.1青藏高原碰撞隆升与油气保存研究

1.2.2物源分析

1.2.3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1.2.4构造反转与油气保存研究

1.3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论文的研究内容

1.4.2论文创新点

1.5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论文实际工作量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

2.1可可西里盆地地质背景

2.2羌塘盆地地质背景

2.2.1基底形成演化阶段

2.2.2晚古生代裂谷作用阶段

2.2.3中生代前陆盆地构造演化

2.2.4白垩纪-第四纪陆相盆地形成演化和盆地改造阶段

2.3措勤盆地地质背景

2.3.1措勤中-新生代盆地基底形成阶段

2.3.2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

2.3.3高原隆升盆地消亡阶段

第3章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地层学研究

3.1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

3.1.1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地层划分与沿革

3.1.2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实测剖面描述

3.1.3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3.2羌塘盆地阿布山组

3.2.1羌塘盆地阿布山组地层划分与沿革

3.2.2羌塘盆地阿布山组实测剖面描述

3.2.3羌塘盆地阿布山组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3.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

3.3.1措勤盆地竟柱山组地层划分与沿革

3.3.2措勤盆地竟柱山组实测剖面描述

3.3.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第4章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岩石学研究

4.1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岩石学特征

4.1.1砾岩

4.1.2砂岩

4.1.3粉砂岩

4.1.4泥岩

4.1.5灰岩

4.1.6石膏岩

4.1.7火山凝灰岩

4.2羌塘盆地阿布山组岩石学特征

4.2.1砾岩

4.2.2砂岩

4.2.3细碎屑岩

4.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岩石学特征

4.3.1砾岩

4.3.2砂岩

4.3.3细碎屑岩

第5章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沉积相分析

5.1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沉积相特征

5.1.1风火山群沉积岩相特征

5.1.2可可西里风火山群沉积相分析

5.1.3可可西里风火山群实测沉积相序列

5.2羌塘盆地阿布山组沉积相特征

5.2.1阿布山组沉积岩相特征

5.2.2阿布山组砂岩粒度分布特征

5.2.3羌塘盆地阿布山组沉积相分析

5.2.4羌塘盆地阿布山组实测沉积相序列

5.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沉积相特征

5.3.1竟柱山组沉积岩相特征

5.3.2措勤盆地竟柱山组沉积相分析

5.3.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实测沉积相序列

第6章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古近纪物源区分析

6.1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物源区分析

6.1.1风火山群砾岩物源区背景分析

6.1.2风火山群砂岩物源区背景分析

6.1.3风火山群物源区方向分析

6.1.4风火山群沉积充填序列

6.2羌塘盆地阿布山组物源区分析

6.2.1阿布山组砾岩物源区背景分析

6.2.2阿布山组砂岩物源区背景分析

6.2.3阿布山组物源区方向分析

6.3措勤盆地竟柱山组物源区分析

第7章青藏高原腹地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

7.1磷灰石裂变径迹原理

7.1.1研究现状

7.1.2裂变径迹的退火行为

7.1.3热年代学方法

7.1.4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应用

7.2可可西里盆地风火山群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

7.2.1磷灰石表观年龄和平均径迹长度

7.2.2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模型

7.2.3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埋藏深度

7.2.4风火山群成熟度分析

7.2.5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构造意义

7.3唐古拉山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

7.4羌塘盆地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

第8章青藏高原腹地油气后期保存条件研究

8.1青藏高原腹地含油气系统特征

8.1.1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及其时空配置

8.1.2措勤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8.2青藏高原腹地构造反转特征

8.2.1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8.2.2青藏高原腹地构造反转特征

8.3青藏高原腹地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8.3.1羌塘盆地油气保存分析

8.3.2措勤盆地油气保存分析

8.3.2新生代变形与隆升对羌塘盆地的改造效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图例索引

展开▼

摘要

论文选择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罩盆地、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晚白垩一古近纪的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比较详细的开展了青藏高原腹地晚白垩一古近纪的地层学、岩石学、沉积相、物源区分析、磷灰石裂变径迹与油气后期保存的研究。论文的创新及重要研究成果如下: 论文根据青海省和西藏地质局的划分方案、孢粉组合和ESR测年数据,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CNPC石油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参考近年来在可可西里盆地和沱沱河盆地进行的古地磁测年数据,将风火山群时代划归始新世一早渐新世,时间为51.0~31.5Ma;根据地层层序、与第三系及下伏侏罗系、白垩系的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孢粉组合、ESR年龄值、火山岩定年数据及区域地层资料将羌塘盆地阿布山组、措勤盆地竞柱山组归属于晚白垩世。 据沉积岩相特征及其组合,将风火山群沉积相划分为河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将阿布山组的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浅湖沉积体系;将竞柱山组的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浅湖沉积体系,局部见海侵碳酸盐岩沉积。 风火山群物源区为近源的大陆块沉积岩区,古水流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双湖托纳木地区阿布山组物源为南部的构造隆起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北东东向;措勤盆地达瓦错地区竞柱山组古水流方向先向南西后向北东流,表明物源方向发生了变化,应该与当时的构造活动和前陆盆地的演化有关。 可可西里盆地古近纪沉积岩样品的磷灰石表观年龄均接近地层年龄,平均径迹长度为~12.8 μ m,表明沉积后未经历过完全退火作用;唐古拉山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古近纪开始的快速剥蚀在始新世.渐新世时期转换为低速剥蚀;羌塘盆地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表明盆地冷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是渐新世,一是白垩纪,这两次冷却事件说明盆地在此时经历了强烈的抬升和剥蚀。 在上述研究的的基础上,提出羌塘盆地、措勤盆地主要构造反转开始的时间分别为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末期,结束的时间为晚白垩世早期,表明构造反转的时间早于高原腹地主要生油岩进入生油高峰和生油门限的时间,而高原腹地大型背斜构造主要形成于此构造反转作用下,成为最理想的匹配关系。晚白垩世开始青藏高原腹地处于整体隆升的背景下,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