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广元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成景机理与保护研究
【6h】

四川广元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成景机理与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引言

1.1研究区地理位置与范围

1.2研究现状

1.3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1.4研究思路

1.5研究内容

1.6论文工作量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

2.1区域地质演化简史

2.2基底构造

2.3出露地层

第3章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

3.1地质遗迹景观分布与分类

3.2典型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概述

3.2.1丹霞地貌景观

3.2.2峡谷

3.2.3奇特象形石

3.2.4洞景

3.2.5地层剖面

第4章地质遗迹景观成景机理研究

4.1景观展布构架形成主控因素研究

4.1.1前期地质构造因素

4.1.2沉积体系演化因素

4.2典型地质遗迹景观的成景机理研究

第5章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与保护研究

5.1地质遗迹景观综合评价

5.1.1定性评价

5.1.2定量评价

5.2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研究

5.2.1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保护现状

5.2.2制定保护目标

5.2.3确立主要保护对象

5.2.4离散式分区分级别保护控制模式

5.2.5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

摘要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等基础理论作指导,结合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等应用技术的支撑,选择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地质公园所在区域以及其中的典型沉积地质遗迹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构造背景、地层划分、沉积相类型及其相带展布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其沉积体系演化模式,从而搞清公园范围内地质遗迹景观的形成机理。同时,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有针对性设计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个性化保护开发模式。通过研究表明: 1.剑门关地质公园内所形成的独特丹霞山岳峰丛景观,取决于所在区域的地质基底特征,这些特征是在地球漫长演化的地史时期由各种内外动力地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出露景观的仔细研究,可得知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是受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地质构造(龙门山推覆构造)变化与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湖泊沉积体系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一>冲积扇沉积体系一>曲流河沉积体系)等主控因素的综合塑造,从而形成区域内的基本景观展布构架,加之后期的河流下切、风化剥蚀等多种地质作用的不断修饰,最终形成了现在所能看到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的独特风格。 2.通过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利用赋权因子评价法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剑门关地质公园内的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且其稀有性、奇特性、典型性等特征突出的评价结论。 3.依据剑门关地质遗迹特征与保护现状,引入分区分级别的保护理念,同时结合离散式点状控制保护技术有针对性制定了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目标、确立了主要保护对象、设计了离散式分区分级别保护控制模式以及配套的具体保护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