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与分析
【6h】

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方法

1.3研究意义

第2章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基本情况简介

2.1诺贝尔其人及诺贝尔奖

2.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

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第3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情况

3.1人类对自身认识不断提高

3.1.1神经元学说的创立,揭开近代神经与脑科学研究的序幕

3.1.2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生命本质过程

3.1.3人的四种血型的发现,为输血的实际应用提供保障

3.2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防治

3.2.1结核茵的发现,开创了寻找病原菌的方向

3.2.2疟原虫生活史的发现,打开了防治原虫病的缺口

3.2.3维生素的发现,奠定了人类研究维生素类化合物的基础

3.2.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发现,为人类战胜脊髓灰质炎奠定了基础

3.3医疗诊治手段迅猛发展

3.3.1心导管术的发明,揭开了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内幕

3.3.2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开始

3.3.3胰岛素的发现,标志着不少难治病症的患者寿命得以延续

3.3.4单体克隆技术的发明,给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

3.4讨论与小结

第4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及分析

4.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基本信息计量统计分析

4.1.1获奖者时空结构统计分析

4.1.2获奖者年龄结构统计分析

4.1.3获奖者的博士学位结构统计分析

4.1.4获奖者界别人数统计分析

4.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的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4.2.1获奖者的成长经历

4.2.2获奖者的科学素质

4.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的学科交叉及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

4.3.1获奖成果的交叉1——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

4.3.2获奖成果的交叉2——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

4.3.3获奖研究领域——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

第5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社会

5.1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5.2政治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外部保障

5.3文化是科技进步的母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诺贝尔遗嘱全文(中文及英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个体的研究,结合他们在其时代的成就探讨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主线。本文首先强调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研究意义,并着重介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奖项领域,继而运用社会学基本原理对20世纪全部获奖者应用文献分析和统计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基本信息的计量统计分析和其它因素的分析,力图获得获奖者规律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了诺贝尔奖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论文的结论部分将通过对以上研究的概述,借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总体发展特征,指出其对我国当前生理学或医学研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发现: 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价值:有助于科学介绍国际顶级科学家和反映世界重大生理学和医学成果,对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水平向世界水平看齐起到促进作用; 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教育价值:诺贝尔奖获奖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生物医学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感召意义非凡,几乎每一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项都明确的体现了诺贝尔精神,即科学选题具有原始创新性,兴趣或责任感等非功利性因素使获奖者获得成功,发明或发现投入到实践中给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基本信息和其它影响因素研究得出: 1.时空特征:获得者的人数在美国独占鳌头,大部分获奖者获奖时国籍都是西方欧美等国家,说明较多获奖者都是聚集在经济发达、社会发展较快地区得到发展的机会;年龄特征:获得者获奖年龄段柱形图呈起伏较大、前后低中间高的状态,83%左右集中在41-70岁,由此推断半数以上的获奖者的年龄基本符合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即25-45岁。自奖项提出到获奖获奖者的年龄平均间隔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逐渐增长,说明科学的发展导致了实践检验真理的要求愈加艰巨,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尽力确保准确合理性;教育基础:97.29%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来自世界名校,集中在少数机构,这些机构发挥了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的作用;界别人数特征:近50年来获奖项目基本都是由获奖者合作而获得的,它说明了生物医学研究课题复杂项,综合性和交叉性越来越强,许多研究都是通过工作组来完成. 2.成长经历:几乎所有获奖者都有着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责任感等非功利化因素的影响,能够发现问题,勇于批判,具有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获奖者的科学素质较高,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基础,工作后平均39.5岁被聘为教授,且多在世界名校,学术积累始终领先于一般人. 3.学科特征: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成为生理学或医学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将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在获奖研究领域里,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生命科学的进步。 三.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得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独立的科学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充足经费投入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以至培养出世界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政治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外部保障,为科研提供所需条件;文化是科技进步的母体,使科技更多地关注科学的人文本性和文化价值,科技受文化的制约和指引,向有利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四.本文创新点1.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一个系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2.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为依据,系统提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的成长规律; 3.运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受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