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蜀南地区中二叠统缝洞储层特征研究
【6h】

蜀南地区中二叠统缝洞储层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近两年,蜀南地区弥补老区产量的递减和完成新井产量任务,逐步优选高产量、大储量的中二叠统目标进行钻探:2008年新开包003-2井茅口组钻探见到了天然气,中测4.6 万方/日;寺005-1井茅口组钻遇大缝洞系统,气水同产。这些新井的成功表明中二叠统还是具有较大的剩余储量。因此,重新认识蜀南地区中二叠统缝洞性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岩芯、录井、测井、物性等资料为基础,研究工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洞的空间配置关系,建立缝洞系统的基本地质模型;通过茅四和茅三残余厚度研究本区岩溶发育特征,利用放空井段、探明储量分布与古侵蚀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溶洞系统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工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岩块的孔隙度极低,渗透性能差。溶洞系统是主要储渗空间,裂缝主要提供一些渗滤通道和扩大连通范围。
   喜山期构造难以形成较大溶洞,东吴期古岩溶是溶洞系统的主要成因;区内总体剥蚀厚度差距不大,中部剥蚀最强,茅四段全部被剥蚀,只留下茅三段。利用放空井位分布与已探明储量分布为证据,溶洞主要分布于工区西边茅四尖灭线以西的岩溶高地边缘-岩溶斜坡上。该岩溶发育区的单斜或向斜可以作为寻找天然气的重要区块;在前人成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产生褶皱和断裂,褶皱构造作用使地下相互独立的缝洞系统一部分因背斜相对抬升,另一部分则随向斜相对下降。气水的分异作用主要在构造裂缝网络和古溶洞系统两者组合、沟通形成的缝洞系统内部进行。不论是背斜构造的高部位,还是向斜的低部位,缝洞系统中必然气水共存。所以排水找气理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