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塔河油田一区主体区三叠系下油组储层综合评价
【6h】

塔河油田一区主体区三叠系下油组储层综合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塔河1 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属大底水、薄油层、受构造控制的砂岩孔隙型块状底水未饱和油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井普遍见水,含水上升过快、递减加大,水平井产液剖面出现异常,油藏总体动用程度偏低,高含水后治理难度增大,堵水措施有效率低,对油藏开发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储层进行再认识,对该区的储层做出进一步评价。为了科学合理的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域,作者深入研究了该区主要储油的前3 小层的储层特征,最终结合四性关系和储层控制因素以及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有利储层进行了合理预测。论文利用塔河油田1 区现有的勘探生产报告,依靠钻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采用传统的基础地质学方法,结合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展研究,在整理、消化、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下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在前人小层划分和本次岩心观察基础上,对研究区26口直井及直导眼井和19口水平井的主要层段进行小层划分的复核和补充。研究区下油组处在辫状主河道发育区,为一套巨厚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剖面上多表现为以大套的正韵律辫状砂体为主要特征,平面上砂体分布广泛,呈多分叉或合并的辫状河道沉积特征,下油组各小层主要发育辫状主河道微相,河道间微相欠发育甚至不发育,发育的河道间微相也仅局部零星存在;对下油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岩石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结构为中孔、高渗、均匀粗喉孔隙分布储层;针对本区储层特殊性,结合测井电性特征及物性解释结果,从层内、平面、层间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层内非均质主要对层内渗透率的韵律特征和夹层类型和分布做研究;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主要从砂体分布、物性参数变化等方面进行;层间非均质性主要从渗透率均值、极差、突进系数来对层间非均质程度进行评价。储层岩石的成分、储集层所处的沉积相带、储层的成岩作用等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地控制作用,造成储层孔渗降低的成岩作用以胶结作用最强,其次是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增加了储层孔隙;根据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工区储层划分为四类,Ⅰ、Ⅱ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渗流能力,Ⅲ类储层较差,Ⅳ类为非储层;在对沉积相、储层物性和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下油组1、2、3、小层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区以Ⅱ、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在TK103-T114-TK121和 TK120-TK112-S29井区少量发育。

著录项

  • 作者

    谢斌;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油气田开发地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文;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三叠系下油组; 储层评价; 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