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和山1段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和山1段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现代沉积地质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服务于该区油气勘探和开发为目的,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和山1段苏里格气田剖面露头、测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和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原理,对该区的沉积体系,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和层序格架下的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
   (1)梳理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各层段地层单元的识别标志,建立了苏里格地区盒8-山。段的小层砂体划分方案,山1段分为山13、山12、山11三个亚段,盒。段为盒8下段和盒8上段,并细分为盒8下2、盒8下1,盒8上2、盒8上1,并在研究区开展了对比,并认为在全区范围内可进行对比。
   (2)以研究区周缘露头剖面资料、盆内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苏里格地区山1-盒8段的沉积相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该期内为河流相及三角洲相,并细分为更多亚相。
   (3)基于露头剖面资料、盆内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在苏里格地区开展了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描述了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界面成因类型、特征,划分了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级次,据此,将盒8-山。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详细描述了各中期旋回层序特征和层序结构类型,研究区识别出了非对称的向上变“深”的A型旋回和对称型的C型旋回2种基本类型和C1型、C2型、C3型3种亚类型的旋回,中期旋回以C1型发育,部分为A型。建立了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
   (4)在详细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之上,分级次、系统编制了盒8-山1段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以长期旋回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1-盒8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山1-盒8期不同时期的沉积格局。LSC1期研究区由北向南广泛分布冲积-三角洲沉积体系,水系以曲流河为特征。LSC2期从北向南依次出现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沉积。该时期研究区为陆相湖盆。LSC3期为陆相湖盆,冲积-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湖盆强烈进积。
   (5)以长期旋回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1-盒8段各时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精确刻划了各层段砂体形态和展布特征,以中期编制苏里格地区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山1段砂体厚度等值线图,精细刻画了不同沉积时期的砂体类型、分布及形态特征。其中,山1段沉积时期,苏里格气田所处区域构造活动相对较少,并受气候及距离物源剥蚀区较近的共同影响,导致该期砂体厚度沉积较薄,广泛发育中-粗粒砂岩,含砾石较少,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展布,表现为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的砂体展布特点。盒8段伴随区域构造活动继续加强,北部物源区继续抬升,季节性水系异常活跃,沉积物供给充分,丰富的陆源碎屑导致相对湖平面的迅速下降,使得沉积物快速沉积,辫状河河道砂持续向湖盆中心推进,并且辫状河分流河道频繁改道,砂体垂向上不断叠加,平面上呈毯式大面积分布,表现为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展布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