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6h】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研究历史与现状

1.2.3 包裹体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 主要认识及取得的进展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尕尔穷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侵入岩

2.2.4 矿体特征

2.2.5 矿石特征

2.2.6 围岩蚀变

2.2.7 成矿期次

2.3 嘎拉勒矿区地质

2.3.1 矿区地层

2.3.2 矿区构造

2.3.3 矿区侵入岩

2.3.4 矿体特征

2.3.5 矿石特征

2.3.6 围岩蚀变

2.3.7 成矿期次

第3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3.1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3.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分布

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3.4 流体压力及深度估算

3.5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

3.6 各阶段包裹体的性质及形成条件

3.6.1 成矿早阶段

3.6.2 成矿中阶段

3.6.3 成矿晚阶段

3.7 岩浆-热液过程

第4章 讨论

4.1 岩浆源区示踪

4.2 成矿物质来源

4.3 矿质运移及沉淀机制

4.4 矿床成因及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属西藏自治区革吉县革吉镇管辖,矿集区内现已发现尕尔穷和嘎拉勒两个矿床。目前为止,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与该带北缘的多龙铜金矿集区是该带上工作程度较高的矿集区之一。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则弄群多爱组(K1d)、朗久组(K1l)和捷嘎组(K1jg);其中尕尔穷矿区主要出露白垩系则弄群多爱组(K1d)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大理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角岩,嘎拉勒矿区出露朗久组(K1l)流纹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角闪石英粗安岩等,捷嘎组(K1jg)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泥晶灰岩、生物介壳灰岩及砂砾岩等。矿集区内侵入岩主要有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尕尔穷矿床主要由Ⅰ、Ⅱ号矽卡岩型矿体和Ⅲ号铁氧化物-铜金矿体组成;嘎拉勒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型矿体组成。
  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三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介于15.2%~59.3% 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04℃~398℃之间,盐度介于1.9%~45.8% NaCleqv;晚阶段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介于3%~16.4% NaCleqv。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2O、CO2、N2为主,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以Na+、K+、Ca+、Cu2+、Fe3+和Cl-、HCO3-、CO32-等离子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发生了不混溶(沸腾)作用。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使得CO2、 H2S等挥发分气体大量逃逸,导致大量成矿物质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成矿富集的原因。结合矿集区内各控矿因素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资料,初探成矿过程,初步建立了矿集区矿床成因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