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6h】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2.1 地质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公园人文经济条件

2.3 地质公园历史沿革及各景区概况

第3章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形成的地质背景

3.1 控制岩溶景观形成的地层框架

3.2 控制岩溶景观形成的构造格架

3.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3.2.2 园区地质构造

3.3 水文地质条件

3.3.1 地表水

3.3.2 地下水

第4章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类型及特征分析

4.1 岩溶景观类型

4.1.1 地表岩溶景观

4.1.2 地下岩溶景观

4.2 岩溶景观分布特征

4.2.1 岩溶景观纵向分布特征

4.2.2 岩溶景观横向分布特征

4.3 岩溶景观形态特征

4.3.1 单体岩溶景观特征

4.3.2 组合岩溶景观特征

第5章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探讨

5.1 园区典型岩溶景观

5.2 园区岩溶景观与国内外对比分析

5.3 园区岩溶景观特色探讨

第6章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保护对策

6.1 园区岩溶景观评价

6.1.1 定性评价

6.1.2 定量评价

6.2 园区岩溶景观影响因素及保护现状

6.2.1 园区岩溶景观影响因素

6.2.2 园区岩溶景观保护现状

6.3 园区岩溶景观保护对策

6.3.1 保护目的

6.3.2 保护意义

6.3.3 保护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属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缘,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与万源市交接部位。园区属北亚热带秦巴气候区,系中国北方与南方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地块的西北缘与秦岭造山带过渡部位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上,为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结合部。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地理位置,造就了园区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岩溶景观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岩溶景观的保护对策。国外对岩溶景观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地的岩溶景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对园区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对南北方岩溶过渡地段的研究甚少,对岩溶景观环境保护缺乏系统性研究;加之园区内研究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岩溶景观调查研究仅少量覆盖,前人已发现的一批具有科研价值的岩溶景观潜在经济价值和效益尚未进一步体现,以及如何合理开发岩溶景观,如何对已经开发的岩溶景观进行相应的保护等都急需深入研究。随后对园区内的岩溶景观形成地质背景、景观类型、景观特征及其保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实地路线调查与室内资料综合研究相结合。实地路线期间工作方法是在对前人成果资料的收集、分析基础上,重点调查园区内岩溶景观类型、岩溶景观特征,随后转入室内综合研究阶段,重点分析岩溶景观类型、特征、特色,对其保护对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研究表明,园区内岩溶景观发育十分丰富。按岩溶景观类型按出露形式划分,可分为地表和地下岩溶景观,其中地表岩溶景观按其形态特征又可分为岩溶孤峰、岩溶峰丛、绝壁、岩溶峡谷、岩溶象形山石、溶蚀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泉、落水洞9种;地下岩溶景观按其形态可分为溶洞、暗河或地下岩溶通道。同时部分地表和地下不同的岩溶景观结合形成岩溶景观组合。园区岩溶景观与国内外岩溶景观相比,独具特色。有众多的岩溶峡谷,显赫的坡立谷岩溶景观,丛聚状锥丘式岩溶景观和数量多、规模大的岩溶洞穴及洞穴化学堆积物。最后,在对园区岩溶景观定性定量评价基础之上,分析了岩溶景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园区岩溶景观的保护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