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
【6h】

松辽盆地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发育情况

2.1.1 区域构造位置

2.1.2 构造沉积演化背景

2.2 地层特征及划分

2.3 地层对比

2.3.1 对比方法

2.3.2 对比结果

第三章 沉积相划分

3.1 沉积相标志

3.1.1 岩心相标志

3.1.2 测井相标志

3.1.3 地震相标志

3.2 沉积相类型划分

3.3 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3.3.1 单井相划分

3.3.2 沉积相平面展布

第四章 构造解释

4.1 合成记录与标定

4.1.1 子波与反射系数的选取

4.1.2 标定结果

4.2 层位标定

4.3 等T0图制作

4.4 时深转换与构造成图

第五章 储层岩性反演

5.1 正演模拟及资料分析

5.1.1 正演模拟

5.1.2 地震资料分辨率分析

5.1.3 测井资料分析

5.2 多种反演方法尝试

5.2.1 确定性反演方法尝试

5.2.2 不确定性反演方法尝试

5.3 地震属性提取

5.3.1 频谱成像技术

5.3.2 波形分类技术

5.3.3 瞬时频率

5.4 宽带约束的分形维反演

5.4.1 拟声波反演

5.4.2 基于分形维方法的外推

5.4.3 反演效果

5.5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层次分析法

5.5.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5.5.2 层次分析法具体计算过程

5.5.3 地震多信息融合

第六章 成藏特征及开发区优选

6.1 成藏特征

6.1.1 烃源岩特征

6.1.2 储层条件

6.1.3 盖层条件

6.1.4 圈闭条件

6.1.5 运移及保存特征

6.2 开发区优选

6.2.1 储层分类

6.2.2 有利开发区预测

结论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红岗北地区位于吉林省大安市西北部,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大安-红岗阶地中部。由于在盆地的斜坡部位及构造向斜区域已经形成了产能建设规模,显示了该区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由于该工区储层厚度薄、物性差、产量低,直井无法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完成有利开发区的预测,为下一步水平井开发奠定基础。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区的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原有的钻井分层资料,对该工区泉四段井进行了小层对比、沉积相划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成藏特征研究,最后对有利开发区进行了预测
  1、根据本次研究实际情况,选择测井解释、地震剖面、寻找区域标志层等相结合的方法,在钻井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泉四段各井进行小层地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地层发育完整,地层厚度从北西至南东方向逐渐增大。
  2、通过对工区岩石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地震相标志分析,认为在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只在研究区南缘部分层位发育。由于物源位于研究区西北方向,三角洲平原至前三角洲向南东方向展布。
  3、在sun工作站上,用Landmark软件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工作,主要完成子波提取、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形态整体上呈一向斜构造,近南北向展布的两坡夹一洼形态,整体形态为两边高陡,中间低缓。
  4、在以层次分析法进行多信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资料主频、分辨率、以及地震属性参数的分析,采用基于分形维外推的拟声波反演的方法,完成对12个小层的储层预测工作。
  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成藏特征进行分析,完成储层的平面展布,根据划分好的沉积相、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结果,结合储层的平面展布,完成对有利开发区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第11小层H87-2井至H87-8井之间、第9小层的H87-7井、H88-2井与D31-1井之间以及第5小层H90-至D41井区之间为有利的开发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