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龙门山南段大兴场雷口坡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
【6h】

龙门山南段大兴场雷口坡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区的构造位置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龙门山南段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特征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区域演化特征

第3章 大兴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

3.1 地震解释与构造图的编制

3.1.1 层位解释

3.1.2 地震反射特征

3.1.3 构造图的编制

3.2 大兴场雷口坡组断裂特征

3.2.1 雷口坡组底界构造特征

3.2.2 雷口坡组底界及雷四段底界构造特征

3.2.3 雷口坡组顶界构造特征

3.3 主要构造样式

第4章 大兴场雷口坡组沉积特征

4.1 地层特征

4.2 沉积相特征

4.2.1 岩石学特征

3.2.2 沉积相类型

4.2.3 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4.2.4 沉积模式

4.3 膏盐层特征

4.3.1 膏盐层分布

4.3.2 压力特征

第5章 高压盐水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

5.1 大兴场高压盐水层的分布范围

5.2 大兴场、平落坝盐水层高压形成的主控因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四川盆地是以上扬子克拉通为基础经过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盆地。经历了四十多年勘探人们对于盆地有了重要的认识。随着沉积盆地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地内含有一种重要地质现象——流体异常压力,其类型成因及特征各具特色,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一现象引起人们对它的高度关注,开展了对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成因机理、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开发影响的研究,旨在更合理、高效地开发异常高压油气藏。
  龙门山地处中国西南部,属于四川盆地的西北边缘,西邻川西高原。依据构造和沉积特征龙门山划分成北段、中段和南段,北以安县为界,南以都江堰为界。前人对北段的研究比较多,而对南段的研究则比较欠缺。
  本次论文研究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整体构造形态表现为川西坳陷雅安斜坡带上的一个大型隆起,位于熊坡-龙泉山冲断褶皱带的熊坡断层下盘,北为观音寺构造、南为汉王场构造、西为大兴场构造,东为三苏场构造。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大兴场雷口坡组。前人对四川盆地储层流体压力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认识也在不断完善、发展。
  本论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应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的方法,选取大兴场雷口坡组作为标志层,进行目标层地层及断层精细解释;在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研究,分析沉积环境;并从埋深、断裂与裂缝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构造作用对大兴场构造雷口坡组高压盐水层形成的影响,为研究区高压盐水层特征、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其认识成果如下:
  1、依据构造学理论,利用井资料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其构造地质模式;应用地震资料解释方法,选取雷口坡组为标志层进行构造精细解释,确定主要反射界面,绘制构造图。
  2、在前人对雷口坡组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雷四段岩层纵横向发育状况,分析雷口坡组沉积环境。认为雷四段为水体持续变浅咸化浓缩的蒸发台地膏云坪、膏质泻湖环境沉积产物,有利于膏、盐岩发育的泻湖环境的产物。
  3、大兴场雷底和雷四底构造主体,是一个方向为北北东向的狭长背斜。其背斜东北翼和西南翼发育鼻状构造,构造高点位于两翼倾向相向断层的调节带。大兴场雷顶构造被北东向熊坡断裂分割成南北两大部分,西北部为一断鼻构造;东南部为熊坡断裂及其派生的一些小型断裂所组成的一系列断片;断层走向大多为近南北向。
  4、通过对大兴场及邻区录井显示、测井曲线的分析,在构造地质模型指导下,发现雷口坡组高压异常分布与所在构造部位变形及应变强度有关,并且是在一个构造范围内较局部地发育超高压盐水层。而大兴场构造盐水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是强烈构造挤压导致的褶皱隆起、盐岩塑性流动及断层边界挤压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