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威远县龙会镇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6h】

威远县龙会镇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

1.2.2 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位置与交通

2.2 自然概况

2.2.1 地貌条件

2.2.2 气象

2.2.3 水文与水文地质

2.2.4 土壤

2.2.5 植被

2.2.6 自然灾害

2.3 经济概况

2.4 土地利用现状

2.4.1 土地权属

2.4.2 土地利用结构

2.4.3 土地利用程度

2.4.4 存在的问题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土地整理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 自然限制因素分析

3.1.2 社会经济限制因素分析

3.2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指标选取原则

3.3.2 选取评价指标

3.3.3 评价因子的分级

3.4 各因子权重值的计算

3.5 数据标准化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3.5.1 数据标准化

3.5.2 评价单元的划分

3.6 适宜性评价

3.6.1 确定评价等级

3.6.2 建立评价模型

第4章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4.1 评价结果分析

4.2 相关几点建议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稀缺性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出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而且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土地整理和合理利用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
  论文以威远县龙会镇为例,从土地整理适宜性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适宜性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项目概况和土地整理适宜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包括地面坡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厚度等自然属性及经济层面的交通内部通达度、灌溉条件和排水条件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MapGIS和ArcGI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对研究区的土地整理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威远县龙会镇土地整理的建议。
  评价结果表明:(1)在最适宜S1区,各项因子均能达到优良,但还是需要做好灌溉排水的工作。(2)在中等适宜S2区,各项因子较优,针对毁林开荒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因地制宜,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在勉强适宜S3区,需要采取增加土层厚度和减小坡度,修建完善基础设施,来达到改造成适宜农业利用的土地。(4)引进先进生产力技术,针对其限制因子来改善、调节土地的生态系统能力,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大力发展不适宜S4地区,努力提高后备耕地储量,进而创造最大的耕地效益。
  针对优化结果,建议在土地整理利用过程中树立耕地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理念;增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整理利用水平;改善农业生产交通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注重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