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攀西太和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6h】

攀西太和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铁矿资源概况、类型及研究现状

1.2.1 铁矿资源概况

1.2.2 铁矿类型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研究区褶皱、断裂构造

2.3.2 断裂

2.4 岩浆岩

2.4.1 基性-超基性岩体

2.4.2 峨眉山玄武岩

2.4.3 印支期碱性岩体

2.4.4 岩脉

2.5 区域地球物理

2.5.1 岩矿石磁参数特征

2.5.2 区域内航磁异常特征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地球物理特征

第4章 含矿岩体特征

4.1 岩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4.2 岩石种类及分布规律

4.3 岩体分异特征

4.4 岩体矿化规律

4.5 岩体蚀变特征

第5章 矿床特征

5.1 矿体特征

5.2 矿石质量

5.2.1 矿石结构构造

5.2.2 矿石矿物组份

5.2.3 主要及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含量及分布规律

5.3 矿石类型

5.3.1 矿石物相分析

5.3.2 矿石自然类型

5.4 矿体围岩和夹石

5.4.1 矿体围岩

5.4.2 夹石

5.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5.1 以往成因认识

5.5.2 矿床成因

5.5.3 找矿标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攀西地区四大典型钒钛磁铁矿区包括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其处于攀西钒钛磁铁矿成矿带北部。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处于上扬子陆块西南边缘,西邻松潘至甘孜造山带。下元古界是其结晶基底、中元古界为褶皱基底,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主构造线。华力西期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为太和矿区钒钛磁铁矿体的含矿母岩,为攀西地区四大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之一。岩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南,地表仅在矿山露天采场出露,其余地段被第四系、第三系不整合覆盖,东西出露长1620m,南北宽60~830m。太和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异性良好,有清晰的相带和韵律层。自下而上整个岩体以基性程度变低、颜色由深至浅、矿物粒度由粗变细为特征。将岩体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相带:浅色辉长岩相带、暗色辉长岩相带、橄辉岩相带。矿体主要赋存于浅色辉长岩相带下部及暗色辉长岩相带内。
  太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平行产出,依据赋矿岩性及矿石总体特征,将矿体分成3个矿带9个矿组,矿石类型分为辉长岩型、辉石岩型、橄辉岩型。岩矿体呈北东走向,倾向南西,矿体长约2.6km,厚度在190~560m之间。主矿体呈厚大的似层状,次要矿体呈透镜体状。矿体位于辉长岩体内,产状与辉长岩体一致。,由含矿岩浆结晶分异而成,是典型的岩浆分异型矿床,其产出状态受岩相带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