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茂县白布村滑坡群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6h】

茂县白布村滑坡群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1.2.2 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

2.1 气象水文

2.1.1 气象

2.1.2 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4.1 地质构造

2.4.2 地震

2.5 水文地质条件

2.6 人类工程活动

2.7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第3章 滑坡群基本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滑坡区概况

3.2 滑坡规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3.2.1 Ⅰ号滑坡

3.2.2 Ⅱ号滑坡

3.2.3 Ⅲ号滑坡

3.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3.3.1 Ⅰ号滑坡

3.3.2 Ⅱ号滑坡

3.3.3 Ⅲ号滑坡

第4章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4.1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4.1.1 Ⅰ号滑坡

4.1.2 Ⅱ号滑坡

4.1.3 Ⅲ号滑坡

4.2 滑坡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分析

4.2.1 Ⅰ号滑坡

4.2.2 Ⅱ号滑坡

4.2.3 Ⅲ号滑坡

4.2.4 滑坡蠕滑-拉裂地质过程分析

第5章 滑坡稳定性评价

5.1 滑坡稳定性定性评价

5.2 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5.2.1 计算模型建立

5.3.2 初始状态结果分析

5.3.3 滑坡受暴雨影响结果分析

5.3.4 滑坡受地震影响结果分析

5.3 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

5.3.1 计算模型与工况

5.3.2 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

5.3.3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白布村滑坡群位于茂县回龙乡白布村内,在茂县北西侧,距茂县县城35km。滑坡分3区,其中Ⅲ号滑坡从1997年开始出现变形,滑坡体后缘及侧缘发育明显的裂隙。Ⅰ、Ⅱ滑坡均从2000年开始出现变形,在后缘和中部发育不同程度的拉裂缝。“5.12”地震之后,滑坡的变形加剧,受威胁的村民临时搬迁,因此,对白布村滑坡群各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各滑坡稳定性进行研究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茂县白布村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钻探、槽探等勘探手段查明滑坡地质环境条件、滑坡体的结构及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评价、定量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来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白布村滑坡位于茂县回龙乡白布村内,滑坡堆积体面积约为240.6×104m2,南北边界间距约为2600m。按照地形地貌、及变形特征的不同,整个白布村滑坡群由三个滑坡组成,即Ⅰ号滑坡、Ⅱ号滑坡、Ⅲ号滑坡,滑坡堆积体外侧均为相对稳定的斜坡区。⑵白布村滑坡群由三个滑坡组成。Ⅰ号滑坡,主滑方向115°,主轴长550m,横宽370m,厚度9.2~14.6m,方量约为264.6×104m3,为特大型滑坡;Ⅱ号滑坡,主滑方向163°,主轴长880m,横宽320m,厚度10.4~14.8m,方量约为338×104m3,为特大型滑坡;Ⅲ号滑坡,主滑方向为156°,地形坡度20°~40°左右,轴长700m左右,横宽约260m,厚度23.2~30m,方量约455×104m3,为特大型牵引式滑坡。⑶从内因与外应两方面分析滑坡三区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得知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利的坡体岩土体结构为不良地质基础,地震作用为促进作用,降雨作用为诱发因素。三区均为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均为蠕滑-拉裂。⑷通过各区滑坡整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定量计算和数值模拟,可知:Ⅰ号滑坡在自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4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39和1.035;Ⅱ号滑坡在自重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133和1.114,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43,处于欠稳定状态;Ⅲ号滑坡在自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4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43和1.01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