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以攀枝花地区为例
【6h】

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以攀枝花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感地表信息估算

1.2.2 生态安全评价

1.2.3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案

1.5 成果及创新点

1.6 章节安排

第2章 生态环境评价关键技术

2.1 生态安全评价

2.2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2.3 生态网络

2.3.1 网络

2.3.2 生态网络

2.4 生态熵及汇入与汇出

2.4.1 熵的来源

2.4.2 生态熵

2.4.3 生态熵值承载体-链

2.4.4 生态熵遵循的原则

2.4.5 生态熵变化规律

第3章 基于遥感的生态环境因子计算

3.1 遥感影像处理

3.2 攀枝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3.2.1 土地利用类型

3.2.2 植被覆盖度

3.2.3 景观生态指数

3.2.4 土壤保持

3.2.5 植被净初级生产量

3.2.6 生态弹性

3.2.7 其它生态环境因子

第4章 生态系统安全评价

4.1 生态系统安全评价

4.1.1 生态系统压力分析

4.1.2 生态安全状态分析

4.1.3 生态响应分析

4.2 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第5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5.1 碳储存量

5.2 产水量

5.3 水质净化

5.4 土壤保持

第6章 生态熵汇出与汇入研究

6.1 生态熵

6.2 基于距离的生态安全熵

6.3 生态熵链的叠加

6.4 基于河道的生态健康影响

6.5 基于NDVI的生态熵

6.6 生态熵值汇出与汇入系统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及对资源的不断索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的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其中,生态环境评价是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与理论常常以评价生态质量好坏为研究内容,较少关注生态区域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程度,生态环境评价有待进一步发展。攀枝花地区资源丰富,矿业活动频繁,加之建立二滩水电站之后,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本身是一个涉及到人与生态、硬件与软件、保护与发展等的综合系统工程。因此,要掌握攀枝花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必须对其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但常见的评价方法与理论多是单一的针对某一区域的生态评价,结果也多以分等定级图表示,很少涉及到生态环境内部间的相关性分析及针对这种相关性定量与定性研究。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生态熵与生态熵链的概念及方法,结合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生态网络,通过生态链承接区域间生态安全关系及影响程度。利用汇流与汇出概念表达生态中心间的生态熵值的流入与流出。采用距离衰减法,描述了生态熵值在两个中心间的衰减规律;采用NDVI衰减法描述了生态安全熵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而变化。生态熵理论,是分析与评价生态环境的一种技术手段,藉此为攀枝花地区生态环境评价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景观生态指数、植被覆盖度与NPP等。⑵以遥感解译为手段,结合社会、人文与经济数据,筛选并计算生态安全评价因子:土壤侵蚀、植被覆盖度、景观指数、生态弹性等指数。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攀枝花地区生态安全系数。通过计算与分析可知,攀枝花地区1995到2010年间,米易县、盐边县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态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但西区和东区生态安全仍不容乐观。针对二滩水电站建设前后生态健康指数的变化,采用自然限制因子(植被净生产力、地表起伏度、人均水资源量)、人类干扰影响程度指示因子(人口密度、人类干扰度)与生态健康指示因子(植被覆盖度、区域产水量、景观多样性与森林覆盖率)等综合指标,获取了雅砻江流域攀枝花段生态健康系数。⑶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物质与能量的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的体现,是人类所拥有的关键自然资本。利用USLE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土壤流失量,根据分析结果,1995-2010年间,攀枝花地区土壤流失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根据区域碳存储量为地上碳、地下碳、土壤碳储量以及枯落物碳储量的总和的原理,计算了研究区15年间碳存储量的变化。总碳量曲线变化趋势与森林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较高;根据栅格产水量为降水量减去实际蒸散后的水量的原理,计算了攀枝花地区1995-2010年区域产水量的变化。分析比较,2010年相对1995年间区域产水量明显下降。从土地利用类型上来分析,出水量较多区域仍集中于林地、草地与耕地,并且受降雨量的很大影响;水体净化模型采用每个网格所留存的营养盐是保持量和输出量的差值,采用集水区为评价单元,分析比较了1995-2010年间氮与磷的输出与保持量。总体来看,研究区碳封存生态服务价值有所提高,产水量服务价值有所下降,水质净化服务功能有所减低,土壤流失量增加。⑷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情况,本文创新性的提出生态熵与熵值汇出与汇入的概念。生态熵表达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内部间的生态稳定性。熵值汇出与汇入表达了区域间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引入GIS网络分析中节点、中心与障碍等概念描述生态环境中熵的来源与终点。使得生态环境中各区域的生态稳定性得以可视化表达。以此理论为依据,研究了攀枝花地区生态熵汇流与汇出系数。经计算,15年间,西区与东区生态熵汇出持续增长,生态压力不容乐观。另外,本文针对不同研究对象,采用了不同的评价单元与体系。针对水系的生态健康评价,采用了集水区为评价单元,针对生态熵值汇流研究采用了县级与乡镇级为评价单元,多角度与多层次对研究区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也为本文的特色之一。⑸针对生态熵变化规律,提出生态链作为生态熵承载体的思路与方法,通过采用多种链承载生态熵的方法,分析与研究了生态熵变化规律。设计了以水系、距离、行政区与NDVI为衰减系数的生态熵衰减模型。其中,生态中心之间距离越远,生态熵传送越小;生态中心之间植被覆盖度越大,生态熵值汇入越小;集水区离出水口沿河道距离越远,生态熵值越小。通过采用不同链表达生态熵的运移,直观的表达了生态区域间的影响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