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安市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6h】

广安市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课题来源

第2章 耕地后备资源及其理论基础

2.1 耕地

2.2 耕地后备资源

2.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人地关系理论

2.3.3 土地的稀缺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耕地资源现状

3.1 前锋区概况

3.1.1 行政区划

3.1.2 地势地貌

3.1.3 气候特征

3.1.4 资源概况

3.1.5 经济概况

3.2 耕地资源现状

3.2.1 耕地资源利用结构

3.2.2 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3 耕地后备资源概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构建

4.1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4.2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4.3 评价指标选取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潜力评价等级划分

4.6 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思路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5.1 评价单元的确定

5.2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5.3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5.4 评价指标的信息提取

5.5 潜力评价及结果分析

5.5.1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5.5.2 评价结果分析

5.6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议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日益严重,而对于拥有世界人口近六分之一的我国,危机显得尤为明显,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寻找一个快速有效解决人地矛盾的途径势在必行。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它的开发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以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为例,对现有的耕地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耕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ArcGIS的3D分析、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提取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的指标信息,并对指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开发潜力,最后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计算和综合评价,得出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的总量、类型、潜力等级和空间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1)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为415.25hm2,主要分布在光辉乡、代市镇和护安镇;(2)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由裸地、内陆滩涂和其他草地构成,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46.25%、49.96%、3.79%;(3)前锋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面积198.56hm2,二级面积160.21hm2,三级面积56.48hm2;(4)在前锋区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3个等级中:裸地的三个等级面积分别是:72.18hm2,69.91hm2,49.97hm2;内陆滩涂的三个等级面积分别是:122.79hm2,82.92hm2,1.76hm2;其他草地的三个等级面积分别是:3.59hm2,7.38hm2,4.75hm2。

著录项

  • 作者

    熊秋兰;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柏清;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3.211;
  •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后备资源; 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