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深切河谷地区斜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以土门乡图幅为例
【6h】

西南深切河谷地区斜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以土门乡图幅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总体工作思路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交通位置

2.1.2 气象与水文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人类工程活动

2.2.6 地震

第3章 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规律

3.1 斜坡堆积物的典型遥感解译

3.1.1 滑坡堆积物的解译

3.1.2 崩塌堆积的遥感解译

3.2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河谷地貌的关系

3.2.1 土门河干流

3.2.2 土门河支流

3.3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3.4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3.5 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坡度、坡向的关系

3.6 影响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其他主要因素

第4章 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4.1 评价单元的选取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

4.2.1 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4.3 评价模型的选择

4.3.1 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基本假设

4.3.2 地质灾害评价模型

4.4 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划分

4.4.1 基于信息量法的易发性区划

4.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

4.4.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

4.5 小结

第5章 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5.1 易损性的概念

5.2 易损性评价单元的选取

5.3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量化

5.3.1 社会易损性

5.3.2 物质易损性

5.3.3 环境易损性

5.3.4 经济易损性

5.4 易损性评价模型

5.5 易损性评价的划分

5.6 小结

第6章 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6.1 地质灾害风险性概念

6.2 地质灾害评价模型

6.3 斜坡地质灾害风险性划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西南山区普遍发育斜坡地质灾害,斜坡主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物,斜坡会在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下进一步加速变形破坏。斜坡地质灾害不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一年全国就有1万多人在滑坡地质灾害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本文依托“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评价”项目,在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对土门图幅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1、根据实地野外调查,研究区共有179处斜坡堆积物,其中崩塌堆积物有117处,滑坡堆积物有62处;这些灾害点主要集中在土门河两岸、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崩塌的发育主要受到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道路、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的影响,滑坡的发育主要受到地层岩性、坡度、坡向、水系、道路、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的影响。
  2、在研究和分析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选取斜坡地质灾害危险评价的基本因素、诱发因素和历史因素;首先用基本因素和诱发因素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在获取易发性分区和评价后通过历史因素对研究区进行危险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极低危险区。
  3、通过选取人口密度、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土地利用、经济五个因素来对研究区进行易损性评价。易损性的评价难点在于这些影响指标的获取,本文通过特殊的一些处理方式来获取影响因素指标。通过易损性综合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运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来划分易损性区域:高易损区、中易损区、低易损区、极低易损区。
  4、在危险性与易损性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性=危险性×易损性的模型,利用ArcGIS的栅格相乘功能对研究区进行风险性进行划分和评价。
  5、我国于近几年才开始开展1∶5万的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1∶5万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是比较少的;通过信息量法这种客观方法并结合半定量半定性的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区划与评价,所评价的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斜坡地质灾害易损性的研究,本文采用较为特殊、新颖的方法来获得研究区易损指标,不仅减少了研究易损性的难度,更是提高了易损性评价的精度。在危险性评价与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被普遍专家学者受接受的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斜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区划与评价,评价的思路与评价的结果不仅符合实际情况,还能为今后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