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苍溪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研究
【6h】

苍溪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增减挂钩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与水文

3.1.4 土壤与植被

3.1.5 土地利用特点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农村居民点概况

3.3.1 居民点用地

3.3.2 居民点形态

3.3.3 居民点宅院类型

3.3.4 居民点分布存在的问题

第4章 苍溪县增减挂钩理论潜力测算

4.1 测算方法

4.2 人口预测

4.2.1 人口现状分析

4.2.2 年均增长率法

4.2.3 回归分析法

4.2.4 总人口预测结果

4.3 城镇化率预测

4.3.1 年均增长率法

4.3.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法

4.3.3 城镇化率预测结果

4.4 城乡人口结构预测结果

4.5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预测

第5章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与分区

5.1 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思路

5.2 现实潜力测算指标体系构建

5.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指标权重与潜力修正系数确定

5.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5.3.2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5.3.3 确定潜力修正系数

5.3.4 平均修正系数的应用

5.4 已实施挂钩试点项目对修正系数的验证

5.4.1 石门乡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

5.4.2 元坝镇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

5.4.3 永宁镇挂钩试点项目的验证

5.4.4 验证结论

5.5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测算结果

5.6 苍溪县增减挂钩现实潜力分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耕地总量直逼红线,加剧了城乡用地矛盾。人地矛盾是中国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用地不合理等现象,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闲置以及人均面积过大的现象较为突出。由农村居民点整理出耕地大有潜力可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的重要政策措施,对于促进集约化用地、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缓解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对农用地的需求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作模式、阻力、评价和土地政策演变等较为宏观的方向,而在对其因地制宜地具体实施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我国国土广袤,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明显,因此增减挂钩在某地实施前更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本文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为研究区域,首先依托现有的统计数据,在人口、城镇化率预测的基础上测算出苍溪县各乡镇的挂钩理论潜力;其次通过对石门乡挂钩试点项目的实地走访踏堪调研,结合专家分析法确定限制理论潜力释放的影响因子,先后使用变异系数法和修正系数法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和修正系数,根据修正系数求出石门乡增减挂钩实际潜力;再次,通过对石门乡、元坝镇、永宁镇三个已基本完成施工的挂钩项目试点乡镇的挂钩指标和用修正系数计算出的实际挂钩潜力进行比较,从而可以验证出修正系数的准确性,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所在;最后将修正系数应用于苍溪县各乡镇的实际潜力计算,结合潜力分区标准,对各乡镇进行潜力分区。通过以上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四点:预测了苍溪县2020年人口结构和城镇化率,预测出了全县增减挂钩理论潜力;构建了评价理论潜力释放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确定了理论潜力的修正系数,得出适宜于全县的平均修正系数,并且用三个已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乡镇的实际值验证了修正系数的准确性,再根据验证后的修正系数计算出各乡镇增减挂钩的现实潜力;完成了对苍溪县各乡镇的挂钩潜力分区,为当地政府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