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6h】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及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1 储层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5.1 主要成果

1.5.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构造地质背景

2.1.1 盆地构造划分

2.1.2 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

2.2 层序地层研究

2.2.1 层序地层划分

2.2.2 层序界面类型

2.2.3 体系域及其沉积特征

第3章 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岩石学特征

3.1 岩石类型的划分

3.2 礁灰岩类

3.3 粒屑灰岩类

3.4 其它碳酸盐岩类

3.5 混积岩类

3.6 小结

第4章 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及道集质控

4.1 储层特征

4.2 储层岩石物理分析

4.2.1 叠前反演横波测井曲线及预测

4.2.2 碳酸盐岩测井响应与岩性关系

4.2.3 碳酸盐岩储层敏感参数

4.2.4 小结

4.3 地震道集资料可行性分析

4.3.1 地震道集质控

4.3.2 基于SOB道集优化

第5章 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优选

5.1 叠前反演方法

5.1.1 叠前同步反演原理

5.1.2 叠前同步反演技术流程

5.1.3 地震子波分析和井震标定

5.1.4 初始模型研究和反演试验

5.1.5 叠前同步反演结果

5.2 多属性融合反演

5.2.1 多属性融合预测孔隙度属性的选取

5.2.2 多属性融合预测孔隙度结果

5.2.3 多属性融合反演小结

5.3 多信息融合相控反演

5.3.1 多信息融合相控反演的思路、流程及应用

5.3.2 多信息融合相控反演与常规叠前反演储层预测结果对比

5.3.3 研究区礁滩储层分布

5.4 小结

第6章 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6.1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进展

6.2 地震沉积学在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6.2.1 研究区珠江组碳酸盐岩地层地震相特征

6.2.2 地层切片沉积相转换应用研究

6.2.3 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分析

6.2.4 研究区有利碳酸盐岩储层

6.2.5 小结

第7章 研究区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综合评价

7.1 研究区有利目标初步分析

7.1.1 构造特征

7.1.2 储层特征

7.1.3 盖层条件

7.1.4 有利油气运移通道

7.1.5 有利烃类条件

7.2 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目标优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截止到2005年,全球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储量超过全球大型油气藏总储量的50%。在国内近十年的油气勘探中,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代表的大型油气藏不断涌现,如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塔里木奥陶系油气藏等,展示了国内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的巨大勘探潜力。碳酸盐岩生物礁滩储层也是是南海东北部含油气盆地中油气成藏规模仅次于砂岩的储层类型,勘探潜力巨大。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储层中先后发现了多个生物礁滩型油气藏,其中储量超过2亿吨的近海生物礁油田—LH11-1油田就是其典型代表(陈长民,2000、2003;汪瑞良等,2010a、2010b)。近十年来,在珠江口盆地勘探中未发现中-大型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究其原因是常规构造型圈闭的碳酸盐岩储层已经较少,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的岩性圈闭研究还没有完全跟上。然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本身分布较为复杂,其中生物礁容易与火山、泥丘为代表的丘状体相混淆,而生物滩规律性更差,识别难度更大,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研究难度显而易见。
  地质学领域对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的研究一般是按照层序地层研究+沉积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成果往往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这种思路要求井点数量多、岩心岩屑薄片资料丰富、露头资料典型等较多地质常备基础资料,而海上钻井成本高,钻井数量少、密度稀疏,岩心岩屑资料更是宝贵稀少,这为完全由地质思路进行海上碳酸盐岩储层综合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鉴于海上特殊的地质资料条件,本文以层序地层划分(地震地层为主)+地震相分析+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地震沉积成像分析作为研究思路,将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放在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研究的突出位置,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将层序界面分析成果、岩石类型分析成果和岩石物理分析成果作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依据,以多信息融合相控反演技术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礁滩储层进行剖析,并对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纵横向分布进行精细刻画,利用井点岩性对地震沉积成像进行标定,最终得到可靠的而有利的碳酸盐岩礁滩储层范围及分布。这种思路优势在于少井、少地质资料的背景下,将有限的地质资料、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最大化、最优化利用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碳酸盐岩礁滩储层刻画,减少完全由地质思路出发研究对地质资料的过度依赖,提高碳酸盐岩礁滩储层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预测精度。
  通过上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识别并圈定有利储集相带的台缘礁、台内礁、台内滩体的范围,其中在研究区识别出台内礁滩复合体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厚度超过85m,为研究区最为有利的碳酸盐岩储层;台地边缘生物礁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厚度超过50m,为研究区次有利碳酸盐岩储层。结合研究区构造特征、盖层特征、油气运移通道、烃类特征,综合分析了两个有利勘探目标,其中目标Ⅰ具有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特征,勘探潜力巨大,为后续研究区勘探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的海上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实用的技术方法。

著录项

  • 作者

    吴其林;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思静;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沉积学; 油气藏; 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