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大方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6h】

贵州大方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相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地层研究现状

1.2.2 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3 论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构造位置

2.3 区域地层区划

2.4 研究区早三叠世地层分布

第3章 地层剖面描述

3.1 黔西县沙窝乡菁水地夜郎组实测剖面(剖面A)

3.2 金坡乡大洞口夜郎组实测地层剖面(剖面B)

3.3 文阁乡猴子岩飞仙关组实测地层剖面(剖面C)

3.4 小屯乡金鸡嘉陵江组实测地层剖面(剖面D)

3.5 金沙乡吴家岩嘉陵江组实测地层剖面(剖面E)

3.6 鼠场乡麻窝田嘉陵江组实测地层剖面(剖面F)

3.7 鼠场乡嘉陵江组四段实测地层剖面(剖面G)

第4章 岩石地层划分对比

4.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4.2 岩石地层划分沿革及划分方案

4.3 岩石地层特征

4.3.1 飞仙关组

4.3.2 夜郎组

4.3.3 嘉陵江组

5.1 生物地层

5.1.1 双壳组合带

5.1.2 菊石组合带

5.2 年代地层

第6章 沉积相分析

6.1 贵州大方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相划分方案

6.2 滨岸沉积相

6.3 碳酸盐台地沉积相

6.4 火山事件沉积

6.5 早三叠世沉积相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说明

展开▼

摘要

贵州大方地区位于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其总体构造线以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为主,褶皱舒缓开阔,有较多的穹窿及构造盆地。研究区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本文通过对贵州大方地区的调查研究,以实测地层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调查报告资料及成果,对研究区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并对该区早三叠世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最终总结出研究区早三叠世沉积模式。
  研究区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地层分区之黔中地层小区,靠近黔中、黔北与黔西北地层小区的过渡地带。本文在地层区内选择了七条具有代表性的实测剖面,根据岩石地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剖面资料的研究分析以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合理的划分出早三叠世岩石地层。本文将研究区划分为飞仙关组、夜郎组(沙堡湾段、黄村坝段、九级滩段);嘉陵江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详细描述了各岩石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地层厚度、接触关系及横向变化特征。
  根据研究区内早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建立了双壳组合带:Claraia wangi组合带、Claraia aurita-Claraia stachei组合带、Eumorphotismultiformis顶峰带、Pteria-Entolium discites microtis组合带。菊石组合带:Ophiceras sinensis延限带、Koninckites-Paranorites组合带、Owenites-Meeckoceras组合带、Tirolites-Procarnites组合带。并根据各生物带的时限和层位进行区域对比,确定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地层归属。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依据岩石矿物特征、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沉积序列、生物组合以及沉积机理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将研究区早三叠世地层划分为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组主要分为滨岸沉积相、碳酸盐台地沉积相。滨岸沉积相又细分为障壁岛海岸、无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又细分为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根据对贵州大方地区内下三叠统沉积相的研究,建立了贵州大方地区下三叠统沉积相模式,总结得出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