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煤层气控气因素分析
【6h】

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煤层气控气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

2.3 研究区地层

2.4 研究区构造

2.5 水文地质

2.5.1 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5.2 岩层富水性特征

第3章 含煤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3.1 含煤地层特征

3.2 沉积环境分析

第4章 煤的物理化学特征

4.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4.1.1 煤的物理性质

4.1.2 煤岩类型

4.1.3 煤的变质程度

4.2 煤的化学性质

4.2.1 水分(Mad)

4.2.2 灰分产率(Ad)

4.2.3 全硫(St,d)含量及分级

4.2.4 挥发分产率(Vdaf)

4.2.5 元素分析

4.2.6 原煤灰成分及性质

4.3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

第5章 煤储层物性特征

5.1 煤储层孔隙度

5.1.1 煤体结构

5.1.2 煤层裂隙特征

5.1.3 煤层孔隙特征

5.2 煤储层渗透性

5.3 煤储层吸附-解吸能力

5.4 储层压力

第6章 煤层气含气特征

6.1 煤层气成分及含量

6.2 煤层气含气性特征

6.3 煤层气资源量

7.1 构造演化

7.2 构造

7.3 水文地质条件

7.4 沉积环境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龙潭组煤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收集-室内测试分析-系统理论研究的方法,从区域地质条件、煤层及煤岩特征、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等方面对研究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展开系统研究,以地质构造控气因素、水文地质条件、沉积作用、煤储层特征四个方面研究了井田内煤层气控制地质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控制因素。
  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及第四系,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平均厚度79.663m,平均含煤厚度10.13m。含可采煤层3层,即5、8、12号煤层。龙潭组含煤性总体变化较小,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可采煤层较稳定。
  研究区内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和半暗型煤为主,煤岩组分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类为无烟煤。研究区内煤孔隙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孔隙度介于3.86~4.48%,有利于煤层气的储集,但裂隙连通性差、渗透性低。研究区煤层气含气量介于2.88~19.48m3/t之间,平均为8.02 m3/t。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含煤地层与上伏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力联系不强,与下伏水文地质单元茅口组地下水力联系较强。12号煤层局部地区与下伏地层茅口组强含水层直接接触,造成煤层气逸散;5、8号煤层由于岩性封闭型,煤层组之间缺乏水/气交换,水文地质条件对本区煤层气富集起到很好的保存作用,有利于煤层气藏的形成。
  晚二叠世龙潭组主要以泻湖-潮坪等沉积环境为主,该沉积环境是较为有利的沉积聚煤环境,含煤地层格架有利于各主采煤层煤层气的富集,各主采煤层顶板多以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泥质含量较高的沉积岩分布为主,具有较强的封盖能力,使得该区煤层气具有多个独立的含气系统,利于煤层气的成藏。
  研究区为主体为单斜构造单元,西南发育次级向背斜,在构造-沉积-水文地质条件耦合下形成较好的富气构造,区内煤层气富集往煤层埋深深部、向斜轴部增加,总体上呈现“北东部高、西南部低,向斜轴部高、两翼低”的特点,表现出向斜及断裂控气的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