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乌力吉敖包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6h】

内蒙古乌力吉敖包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萤石矿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我国萤石矿矿带的划分与分布

1.2.2 萤石矿床的分类

1.2.3 萤石矿床形成条件

1.2.4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区地理、交通位置概况

1.4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

1.5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结构与构造

3.4 矿石组成成分

3.5 围岩蚀变特征

3.6 成矿阶段划分

第4章 成矿条件研究

4.1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

4.2 构造与成矿关系

4.3 成矿温度和压力条件

4.4 成矿年代探讨

4.5 成矿规律

4.6 成矿模式探讨

第5章 成矿预测

5.1 成矿预测方法的选择

5.1.1 甚低频电磁法在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5.1.2 X荧光分析仪在矿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5.2 成矿远景区圈定与评价

5.2.1 成矿预测的依据

5.2.2 甚低频电磁法与X荧光测量法的对比及评价

5.2.3 远景区的圈定与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内蒙古乌力吉敖包萤石研究区地处内蒙吉林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缝合处,曾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及岩浆旋回。区域上,岩浆岩分布面积广,曾发生活跃的构造运动,这为形成萤石矿床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区第四系覆盖严重,想进一步探明地下萤石矿床分布情况,则必须利用多种勘探技术的探测与实地探槽(钻探)工程的验证。
  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整理、研究区的实地踏勘与采样分析,总结出了研究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特征以及初步划分了成矿期次。该区萤石矿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以脉状为主,少量为透镜状;矿体垂向上呈规律变化,即硅质顶壳、矿体和凝灰岩。由于受火山岩的影响,矿体边部围岩依次从内外往外出现了硅化、绢云母化;在垂向上依次从上往下出现绢云母化、硅化、高岭石化、萤石矿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研究区矿石为单一萤石,主要为角砾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以自形粒状结构和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根据矿石的穿插关系初步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黄铁阶段、萤石—石英阶段、石英—萤石阶段和碳酸盐—萤石阶段,其中以萤石—石英阶段和石英—萤石阶段为萤石主要形成期。
  经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实验室研究,总结了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燕山中晚期,研究区受到NE向查干敖包—五叉沟深断裂(F7)影响,并经过多期构造改造,研究区形成众多NS向的次级构造,这为成矿提供容矿构造、导矿构造和配矿构造;伴随岩浆的活动,白音高老组(K1b)凝灰岩为成矿提供必要的温度与成矿物质,而经过实验室包裹体研究测温压表明,该萤石矿床形成温度约108~340℃,成矿平均深度为390m。
  本文通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与地球化学技术方法有机结合,并采用甚低频电磁法与X荧光仪测量方法,测量出了研究区的异常区域,并进一步对研究区内具有成矿潜力的区域进行圈定。依据以上方法分析,该区圈定了4个成矿预测靶区。1号成矿远景区划分依据:地处有绢云母蚀变的正地貌,甚低频F值异常图中正高异常明显,Ca异常图中Ca高异常特别明显,实地采取地表探槽验证,划分为B类靶区;2号成矿远景区划分依据:处于正地貌,附近出露小面积岩石并伴有萤石矿化,甚低频F值异常图出现“双峰”正高异常,Ca异常图中Ca出现高异常,平洞勘探发现萤石矿床点,划分为A类靶区;3号成矿远景区划分依据:地貌上处于山腰,甚低频F值异常图出现正高异常,Ca异常图出现高异常,表明该区具有较高的勘探潜力,划分为C类靶区;4号成矿远景区划分依据:处于出现少量萤石矿化的正地貌,在甚低频F值异常图局部出现“双峰”异常,并得到了地表探槽的验证,划分为B类靶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