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沁水盆地晋中区块构造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
【6h】

沁水盆地晋中区块构造解释及有利区带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工区概况

2.2 地层划分与分布

2.3 沉积分析

2.3.1 沉积过程

2.3.2 物源分析

2.3.3 沉积相特征

第3章 构造分析

3.1 区域构造特征

3.1.2 区域构造演化

3.2 构造解释

3.2.1 层位标定

3.2.2 构造划分

3.2.3 断层解释

3.2.4 等T0图

3.2.5 时深转换

3.2.6 构造成图

3.3 构造分析

3.3.1 构造单元分析

3.3.2 主要断层分析

第4章 构造模拟实验

4.1 构造模拟实验介绍

4.2 实验装置与材料

4.2.1 实验装置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模型及参数选择

4.3 加载方式

4.3.1 力的性质

4.3.2 加载时间

4.3.3 受力大小

4.4 实验模型

4.4.1 边界条件

4.4.2 厚度分析

4.5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5.1 实验Ⅰ

4.5.2 实验Ⅱ

4.5.3 实验Ⅲ

4.6 实验分析

第5章 有利构造区带预测

5.1 生储盖组合

5.2 构造圈闭分析

5.3 局部构造圈闭特征

5.3.1 1号构造

5.3.2 5号构造

5.3.3 8号构造

5.4 有利区带预测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沁水盆地面积36000km2,煤层气勘探面积27100Km2,是我国原型盆地特征保留较好的聚煤盆地之一。盆地煤层气产量丰厚,占比国内总产量百分之九十三,占比全国资源总量高达十分之一,具有极高的勘探开发价值。现阶段的调查研究主要针对深度在2000米以上的浅层,其资源量为39500.42×108m3,然而,深度在2000米以下的资源量没有探明,对于研究区的煤气层以外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尚未开展。就近年来新一轮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和区内能源气体的开采形势来看,盆地内的天然气资源具有很大的开采潜能。受华北地台构造演化影响,沁水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挤压褶皱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拉张裂陷以及白垩世-古近纪挤压反转三个构造期次。研究区晋中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北部,主要构造活动发生在燕山期。研究区构造发育机制、断层展布等是油气成藏的保存条件和运移通道。
  研究首先进行精细构造解释,主要完成子波提取、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和追踪、时深转换、构造成图等工作。编制上石盒子组底,下石盒子组底,山西组底,太原组底共四个层位平面构造图。按工区断裂分布及组合、构造背景及演化、露头条件,确定各主要断层,将晋中区块划分为晋中断陷、太古斜坡、榆社斜坡、武乡凹陷四个构造单元。
  其次根据工区内构造演化过程和区域构造背景,建立构造模拟实验,与解释工作相互验证,分析工区内构造形成机制。构造模拟实验的本质在于利用相似条件,模拟实际地质构造变形,研究构造演化,成因以及动力学发展的一种沙箱模拟办法。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早侏罗到中侏罗的NWW挤压应力对区内断裂的影响较大,SEE向挤压应力影响较弱;晚侏罗到早白垩时期的NWW拉张应力对于晋中断陷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可以推测在成藏主要时期(燕山期)受应力和边界条件影响最小的区域是榆社斜坡构造带。相比于其他几个构造单元,榆社斜坡远离盆地边界,受边界条件影响最小;榆社斜坡位置靠东,受应力条件影响也远逊于其他构造单元。对比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榆社斜坡构造相对稳定。
  本课题充分发挥构造模拟实验的优势研究主要断裂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分析次级断裂特征和组合,结合两者的优势,分析工区内构造发育机制。对比分析后认为,工区内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在榆社斜坡构造带上,为盆地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