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都兰县红旗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研究
【6h】

青海省都兰县红旗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区地理概况

1.2 选题依据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前人工作状况

1.2.3 论题选定

1.3 研究思路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及矿床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构造地层

2.1.2 岩浆岩

2.1.3 构造

2.1.4 矿产

2.2 矿床地质

2.2.1 矿区地质

2.2.2 矿体地质

2.2.3 矿石特征

第3章 区域控岩控矿构造

3.1 控岩构造

3.1.1 构造对岩基、岩株的控制

3.1.2 构造对岩脉的控制

3.2 控矿构造

3.2.1 NWW向断层组

3.2.2 NW向断层组

3.2.3 NNW向断层组

3.2.4 近EW向断层组

3.2.5 NE向断层组

3.2.6 SN向断层组

第4章 矿床控岩控矿构造

4.1 控岩构造特征

4.1.1 北西向构造控岩特征

4.1.2 北北西向构造控岩特征

4.1.2 近东西向构造控岩特征

4.2 控矿构造特征

4.2.1 断裂构造特征

4.2.2 层间破碎带的特征

4.2.3 萤石沟—红旗沟剪切带构造特征

4.3 控矿结构面

4.3.1 脆性断裂与容矿构造的关系研究

4.3.2 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导致变质核杂岩聚矿构造形成

4.4 控矿构造研究

4.4.1 矿区总体构造格架

4.4.2 主构造研究(NW向)

4.4.3 次级构造研究

第5章 红旗沟成矿模式探讨

5.1 构造与成岩

5.2 构造与成矿

5.3 控岩控矿构造模式

5.4 成矿模式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针对东昆仑五龙沟矿田红旗沟矿区,基于导师团队早期研究和既有勘查成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床地质特征解析,较系统分析了不同层次构造变形对岩浆侵位、矿化蚀变发生、矿体产出的控制特征,得出如下认识:
  五龙沟矿田受控于格尔木-五龙沟变形变质核杂岩构造,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早期韧性变形,可分为韧性和韧-脆性两个变形阶段。韧性变形阶段具有左行正滑的特征;脆-韧性变形阶段,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阶段,具有左行正滑→左行逆冲→右行正滑的特征。晚期韧脆性-脆性变形阶段,可分为三个亚阶段,具有右行正滑→左行逆冲→右行正滑的特征。多期多阶段脆-韧性、韧脆性变形发展,形成了矿区北西向为主构造线的网状断裂格局,其中,北北西、北北东、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干断裂不同动向演进过程形成的次级断裂。
  核杂岩构造及早期脆韧性褶断构造控制了早期岩基的侵位和空间分布;多期不同动向的韧脆性—脆性变形的褶断变形构造,一方面,控制了不同类型后期岩枝、岩脉、岩株的侵位和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使早期形成的大型岩体遭受变形破坏。
  表壳以北西向褶断为主干的网状断裂褶皱系统,与深部拆离逆冲推覆断裂,联合形成包括红旗沟金矿床在内的五龙沟金矿田的矿化控制系统,控制了矿化蚀变带的形成,主干断裂多期不同动向活动,衍生不同产状次级配套断裂,不同时期不同配套断裂及主干断裂,不同部位挤压、伸展状况不同,伸展舒张断裂构成当期容矿/液构造,最终造成北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均控制矿化蚀变带。
  金矿化体严格产于矿化蚀变带中,由于控制矿化蚀变的不同级次断裂空间分布的规律性,金矿体的产出具侧列再现,尖灭再现的分布规律,少数沿断裂带间贯通的剪节理在褶皱形成的虚脱部位产出。

著录项

  • 作者

    彭中山;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钟康惠;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金;
  • 关键词

    金矿床; 控岩构造; 控矿构造; 矿化蚀变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