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昆仑西段布伦阔勒岩群变质变形研究
【6h】

西昆仑西段布伦阔勒岩群变质变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造山带研究现状

1.2.2 西昆仑造山带研究现状

1.2.3 布伦阔勒岩群研究现状

1.2.4 康西瓦断裂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单元及边界断裂

2.1.1 西昆仑构造单元划分

2.1.2 边界断裂特征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3.3 蛇绿构造混杂岩

第3章 布伦阔勒岩群岩石学特征

3.1 布伦阔勒岩群实测地层剖面

3.1.1 剖面概况

3.1.2 剖面列述

3.2 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

3.2.1 片岩类

3.2.2 片麻岩类

3.2.3 变粒岩类

3.2.4 其他岩类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恢复

4.1 岩石地球化学

4.1.1 主量元素特征

4.1.2 稀土元素特征

4.1.3 微量元素特征

4.2 原岩恢复

4.2.1 野外地层产状与岩石组合

4.2.2 地球化学判别

第5章 变质作用特征

5.1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5.1.1 递增变质带及矿物共生组合

5.1.2 变质相及温压条件的确定

5.2 动力变质作用

5.3 气液交代变质作用

5.3.1 变质作用特点

5.3.2 变质作用时间的确定

5.4 退变质作用

第6章 变形作用特征

6.1 第一期区域变形作用

6.2 第二期顺层挤压变形作用

6.1.1 小褶皱

6.1.2 大中型褶皱

6.3 第三期韧性走滑变形作用

6.4 第四期冲断推覆变形作用

6.5 变质变形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多旋回碰撞造山特征,是连接泛亚和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构造界线。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内的布伦阔勒岩群,构造变形和变质异常复杂,记录了不同期次、不同性质的变质变形事件。本文选取布伦阔勒岩群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研究。岩石学及岩相学研究表明,布伦阔勒岩群主要由片岩类、片麻岩类构成,其次为变粒岩、糜棱岩及大理岩。本文主要针对片岩和片麻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及地层产状表明:布伦阔勒岩群片岩类岩石总体应为副变质岩,原岩可能为泥质岩、泥质砂岩、粉砂岩;不含角闪石的片麻岩原岩可能为砂质岩或杂砂岩;含角闪石的片麻岩类,其原岩主体可能为杂砂岩,局部可能夹杂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发现研究区布伦阔勒岩群从早到晚至少经历了四期变质作用。第一期(M1)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主要形成递增变质带;第二期(M2)为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糜棱岩;第三期(M3)为气液交代变质作用,表现为伟晶岩脉两侧地层中黑云母被交代形成毛发状散乱排列的矽线石,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作用时间为燕山早期(179±1.4Ma);第四期(M4)为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表现为无向的低温矿物组合取代高温矿物组合。⑵研究区布伦阔勒岩群至少经历了四期变形作用。第一期(D1)为区域变形作用,主要形成区域性片理和片麻理;第二期(D2)为顺层挤压变形作用,主要形成褶皱;第三期(D3)为韧性走滑变形作用,形成小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第四期(D4)是冲断推覆变形作用,形成逆冲推覆构造。⑶通过变质变形综合分析,布伦阔勒岩群具以下变质变形关系: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M1)与区域变形作用(D1)是同变质变形作用;之后叠加顺层挤压变形(D2),仅发生变形未发生变质;随后发生动力变质(M2),同时发生韧性走滑变形(D3),二者是同变质变形;之后叠加冲断推覆变形(D4),仅发生变形未发生变质;晚期发生气液交代变质作用(M3),仅发生变质为发生变形;最晚期发生退变质作用(M4),仅发生变质为发生变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