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6h】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结构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理论基础

2.1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

2.2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制与逻辑

2.2.1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制

2.2.2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逻辑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传统贸易理论与资源诅咒

2.3.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小结

第3章 泸州市转型现状分析

3.1 泸州市发展基础

3.2 泸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3.3 泸州市转型的重点与相关政策

第4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评价体系

4.1 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经济指标

4.2.2 社会指标

4.2.3 创新指标

4.2.4 资源环境指标

4.2.5 政府指标

4.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第5章 关于泸州市转型成效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分析

5.2 因子分析法

5.2.1 因子分析法步骤

5.2.2 主因子个数和权重的确定

5.3 因子分析结果

5.4 泸州市转型成效综合评价

5.6 小结

第6章 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6.1 发展经济是转型的物质基础

6.2 充分发挥政府在转型中的作用

6.3 创新驱动推动城市转型

6.4 城市转型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

6.5 加大对科技、智力支持系统的投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截止到201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财政部划分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四川省的泸州市以及华蓥市被划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其矿产资源本身的再生规律以及市场条件的变化,转型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泸州市作为唯一一个四川省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级市,是中国天然气重要基地之一,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也存在对矿产资源过度依赖的情况,尤其是其第二产业的规模从2005年的不到40%发展到2012年的60%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升反降,从侧面说明其经济结构不甚合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为必要。基于泸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成为现实必要,在理论上,传统贸易与资源诅咒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也指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转型的理论必要性。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创新、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水平以及政府管理效率五个层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旨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对指标体系的分析中,找出影响转型能力的主要指标。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来研究四川省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泸州的转型发展情况:首先是关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同时阐明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技术路线图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然后对相关概念以及本文逻辑和机制进行解释,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再次,研究了四川省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泸州市的相关发展状况;接着,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创新以及政府层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评价;然后是本文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能力进行评价,最后再从因子分析的过程中提取出主因子再计算各指标得分及其综合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针对本文得出的相关实证结论,本文认为泸州市转型在近年来效果较好,选取用于衡量的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未来的转型道路上仍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尽管资源枯竭型城市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资源过度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不能因此完全摒弃原有的产业,而应当削减低效率、缺乏安全保障的部门,这个过程应当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第二,寻找有效的替代产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替代产业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替代产业的发展是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政府有力引导的共同结果,寻找替代产业的道路上,应当以政府有效引导、市场配置为基础,只有这样,替代产业才能真正发挥产业转型的功效与目的;第三,科技创新不仅能够直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能够激活原有产业的活力,因此科技创新对推动转型至关重要,也是摆脱原有的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的直接手段与动力;第四,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转型发展是需要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作为后盾的,因此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作为硬实力才能真正的实现转型,当然,无论何时,都要兼顾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