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螺沟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6h】

海螺沟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

1.2.2 地热系统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大地构造背景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层岩性

2.2.4 新构造运动

2.3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3.1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3.3 区域热水(泉)分布及特征

第3章 研究区温泉分布特征

3.1.1 历史上海螺沟温泉出露情况

3.1.2 海螺沟温泉出露现状

3.2 影响研究区温泉的分布的因素

3.2.1 大地构造格局的影响

3.2.2 断裂构造的影响

3.2.3 地形地貌的影响

3.3 研究区温泉分布规律

第4章 研究区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4.1 水样采集分析

4.2 水化学类型及水溶组分特征

4.2.1 水化学类型

4.2.2 水溶组分含量特征

4.2.3 元素比例系数特征

4.3 温泉与区域冷泉及地表水关系

4.3.1 冷泉以及地表水体水化学特征

4.3.2 研究区温泉与地表水体关系

第5章 研究区温泉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研究

5.1 研究区地热系统分类

5.2 研究区温泉形成条件分析

5.2.1 热源分析

5.2.2 水源分析

5.2.3 热储分析

5.3 研究区温泉成因模式

第6章 结论及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海螺沟是川西著名的旅游景区,以低海拔现代冰川闻名于世,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洗浴也是旅游特色之一。随着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出露的温泉水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钻井获取大量地下热水,自2000年以来在海螺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温泉钻探,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浪费了大量人物力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对该地区热水成因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导致选取了错误的钻井耙区,因此对海螺沟地区地热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变得刻不容缓。前人已经对海螺沟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以地质调查或是温泉分布情况为主,并未深入开展温泉水文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缺乏更直接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从海螺沟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两方面入手。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温泉的分布特征初步判断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径流途径和排泄通道。然后通过对水化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地下热水在径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与地下冷泉和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明确地下热水的补径排情况,最后从热源、水源、热储三个温泉形成的必要条件入手推断海螺沟温泉的成因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海螺沟温泉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其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出露于三个垂向破碎带上,地下热水主要沿海螺沟断裂带自西南向东北径流,水化学类型以HCO3—Na· Ca型为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少量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3000m以上,向下做深循环过程中被不断加热。热储层为带状热储,利用SiO2地热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介于118.05℃~129.80℃之间,热水的循环深度介于2643.75~2937.50m之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