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赞比亚蒙巴地区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6h】

赞比亚蒙巴地区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概述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1 社会经济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概况

2.2.2 岩浆岩

2.2.3 变质岩

2.2.4 构造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

2.3.1 1号优选区

2.3.2 2号优选区

2.3.3 普查区

3.1 野外采样

3.2 样品分析

3.3 数据处理

3.4 图件编制

3.5 工作量统计

第4章 球化学特征

4.1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4.2 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4.2.1 1号优选区

4.2.2 2号优选区

4.2.3 普查区

4.3 1号优选区地球化学特征

4.3.1 土壤元素组合特征

4.3.2 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4.4 2号优选区地球化学特征

4.4.1 水系沉积物元素组合特征

4.4.2 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布特征

4.5 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

4.5.1 土壤元素组合特征

4.5.2 土壤元素分布特征

5.1 异常圈定

5.1.1 单元素异常圈定

5.1.2 综合异常圈定

5.1.3 元素组合分类

5.2 异常评价

5.2.1 1号优选区

5.2.2 2号优选区

5.2.3 普查区

5.3 综合研究

第6章 点综合研究

6.1 区域成矿背景

6.2 1号优选区

6.3 2号优选区

6.4 普查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加快国外铜矿资源的勘查开发,是资源补充的重要途径。赞比亚为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以铜矿为主。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论文依托国内地勘单位在赞比亚开展的铜矿普查和优选评价项目,在收集、分析、研究已知矿床的地质、化探资料,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特征基础上,选择三个矿区开展研究,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铜矿的有利成矿区;结合路线地质调查、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地表工程成果,对比已知矿床地质、化探特征,圈定铜矿的找矿靶区。研究结果显示:
  1号优选区浓集系数K大多在1左右,Mo元素相对富集,Au、Hg元素相对贫化,Ag、Cu元素接近区域背景值;2号优选区水系沉积物浓集系数K大多在1以下,表明工作区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相对贫化,只有Zn元素相对富集;普查区Au、Co、Pb元素K值分别为1.32、1.82、2.42,相对富集;Ag、Mo元素K值分别为0.67、0.74,相对弱化。
  1号优选区的元素相关性并不是很好,Sb、Te、Sn与Ag、Pd相关,Au、Ni相关,W、Mo、Hg相关,Pb、Zn与Co、Cr、Cu、As亲合性较好,不太规律的元素相关性表现了工作区地质作用的复杂性。10个综合异常中甲类综合异常1处、乙类综合异常5处、丙类综合异常4处;地表工程对综合异常进行验证发现2处铜矿化点,均为热液型铜矿化体,成矿元素以Cu、Au为主,亲铁元素As及作为伴生组合元素Co异常多起到指示元素异常。
  2号优选区的水系沉积物元素相关性较好,Ag、Au、As与Sb相关,Cu、Pb、Zn相关,Cr、Co、Ni相关。2个综合异常中乙类综合异常1处、丙类综合异常1处;地表工程对综合异常进行验证,未发现具有价值的矿(化)点,成矿元素以Cu、Au为主,亲铁元素As及作为伴生组合元素Co、Mo、Pb异常多起到指示元素异常,但不排除其单独成矿可能性;
  普查区Cu、Ag、As、Au、Zn元素相关性密切,Cu、Pb、Zn、Au、Ag、As异常均集中成片出现,异常大致与区内北东向断裂构造一致,高异常往往存在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因此异常与断裂带裂隙中热液相关,4个综合异常中3个为甲类异常,1个为乙类异常,主要为Cu-Au-Ag-As-Zn综合异常,经钻探、槽探、浅井等地表工程验证发现脉状铜矿体1个,在铜矿体外围蚀变橄榄岩岩体内部发现2个次要铜矿体,3个矿体均属超基性岩中的铜矿床类型,Cu、Au元素属中低温元素,推测成矿作用与热液作用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