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蛟河橄榄石的岩石学及宝石学特征
【6h】

吉林蛟河橄榄石的岩石学及宝石学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完成工作量情况

第2章 吉林蛟河橄榄石矿床的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述

2.2 区域地质概况

2.3 矿床地质特征

第3章 吉林蛟河橄榄玄武岩及橄榄岩(石)包体的岩石学特征

3.1 橄榄玄武岩及橄榄岩(石)包体的岩相学特征

3.1.1 手标本特征

3.1.2 显微岩相学特征

3.2 橄榄玄武岩及橄榄岩(石)包体的光谱分析

3.2.1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3.2.2 红外光谱分析

第4章 橄榄玄武岩和橄榄岩(石)包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橄榄玄武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1 橄榄玄武岩的全岩元素分析

4.1.2 橄榄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3 橄榄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橄榄岩(石)包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橄榄岩包体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4.2.2 包体中橄榄石的成分分析

第5章 吉林蛟河橄榄石的宝石学特征

5.1 基本性质

5.1.1 化学成分

5.1.2 内部显微特征

5.2 力学性质

5.2.1 相对硬度

5.2.2 相对密度

5.3 光学性质

5.3.1 颜色

5.3.2 透明度、光泽及光性特征

5.3.3 折射率与双折射率

5.3.4 色散及多色性

5.3.5 发光性及吸收光谱

5.4 质量评价

第6章 成因机制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吉林蛟河橄榄石是我国除河北汉诺坝之外的第二大橄榄石产出矿区,是重要的有色宝石矿区之一。笔者以吉林蛟河橄榄石作为研究对象,吉林蛟河大石河矿物为主要研究矿区,通过手标本特征、显微特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等方法,获得本区橄榄玄武岩及橄榄岩包体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结构信息;通过宝石显微镜、折射仪、二色镜等常规宝石学测试获得吉林蛟河橄榄石的宝石学特征信息,补充吉林蛟河橄榄石矿床研究领域的不足。
  吉林蛟河橄榄岩矿床主要受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影响,为船底山期碱性粗面玄武岩。矿体内含大量橄榄岩包体,呈粒状结构产出,矿床呈似层状。橄榄玄武岩呈灰黑色角砾状隐晶质结构,可见气孔构造。玄武岩基质为斑状结构,含长石、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玄武岩基质中橄榄石呈浑圆粒状结构,为地幔橄榄岩的破碎产物捕虏晶而非斑晶。可见橄榄石、辉石外围多发生蚀变,常见双晶及扭折带,出现成分环带。具环带的矿物边部成分接近玄武岩,核部成分又保留地幔的成分信息。寄主岩浆与捕虏晶之间有着元素转移的关系。
  橄榄岩包体呈不等粒状结构,含橄榄石、顽火辉石、透辉石、铬铁矿及尖晶石,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橄榄石及顽火辉石多见双晶及变形纹,透辉石呈艳绿色粒状结构。橄榄石根据颜色分为两种,推测为两个不同时期形成。
  吉林蛟河产出的宝石级橄榄石颜色绿色至黄绿色,透明-半透明,内部含有暗色包体,睡莲状包体、负晶及裂隙,多色性很弱,相对硬度为6.52 Kg/mm2、相对密度为3.37g/cm3,折射率处于橄榄石范围内的中间部分,蓝绿、红橙区域有吸收光谱。
  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为幔源包体,在岩浆喷发前早已存在,经历过部分熔融。随着船底山期火山活动频繁,地幔流体交代熔融汇聚成的玄武岩岩浆携带橄榄岩包体喷出,形成吉林蛟河橄榄玄武岩矿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