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都兰县岩金沟金矿床岩相学特征的研究
【6h】

青海都兰县岩金沟金矿床岩相学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区概况

1.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路线

1.2.3 方法选择

1.3 完成的工作量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基本认识

2.1 大地构造

2.2 矿区地质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构造

2.2.4 变质作用

2.3 矿体地质

2.3.1 赋矿构造

2.3.2 矿石学特征

3.1 概述

3.2 样品类型

3.3 空间分布

3.4 样品制备及鉴定测试

3.5 评述

第4章 岩石矿物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4.1 岩石的矿物类型及特征

4.1.1 原生矿物类型及特征

4.1.2 次生矿物类型及特征

4.1.3 不同矿物类型及特征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4.2 岩石蚀变矿物的空问分布特征

4.2.1 绢云母分布特征

4.2.2 白云母分布特征

4.2.3 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4.2.4 绿泥石分布特征

4.2.5 硅化石英分布特征

4.2.6 碳酸盐分布特征

4.3 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特征

4.4 不同蚀变矿物与成矿的关系

第5章 岩石结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5.1 岩石的结构类型及特征

5.1.1 结晶结构类型及特征

5.1.2 变晶结构类型及特征

5.1.3 变形结构类型及特征

5.1.3 不同结构类型及特征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5.2 岩石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

5.2.1 脆、韧性变形分布特征

第6章 岩石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

6.1 岩石的类型及特征

6.1.1 侵入岩类型及特征

6.1.2 碎裂岩类型及特征

6.1.3 糜棱岩类型及特征

6.2 同点不同岩性

6.3 岩石的空间分布特征

第7章 构造环境及成矿机制分析

7.1 构造环境

7.2 成矿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论文依托导师“天丰公司五龙沟金矿探采矿区找矿预测研究项目Ⅰ期工作”项目,利用现有可利用坑道系统,对岩金沟矿区采用刻槽的取样方法,共采集205件样品,大类可分为4类分别为:侵入岩、糜棱岩、碎裂岩以及极少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岩石的原生及次生矿物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对野外采取的样品进行室内处理,磨制薄片和光片,然后将磨制的薄片和光片进行鉴定和观察,查明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通过显微镜下鉴定,研究区内原生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石榴子石等。主要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白云母、粘土矿物、绿泥石、碳酸盐、硅化石英等,多为低温或中-低温热液蚀变。其中单一蚀变主要有4种:白云母、绢云母、粘土矿物及碳酸盐;蚀变矿物组合类型主要有6种:绢云母-硅化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绢云母-白云母-碳酸盐、绢云母-粘土、粘土-碳酸盐、白云母-粘土-碳酸盐。
  该研究区的岩石结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结晶结构、变晶结构、变形结构。其中,变形结构中可见大量的韧性变形形成的糜棱结构,如长石石英碎斑、石英亚颗粒、核-幔结构、石香肠构造、书斜构造、云母鱼、S-C组构、拖尾变形等。研究区内脆、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形成岩金沟近平行展布的NW向脆-韧性剪切带,由若干强变形带及其间的弱变形带组成,具有强、弱变形交替发育的特征,尤其是脆性及脆-韧性变形控制了金及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区成矿模式复杂,可能为多期次成矿。
  鉴定可知该研究区的主要岩性有侵入岩、糜棱岩、碎裂岩以及极少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其中侵入岩包括花岗岩以及少量辉长岩;糜棱岩包括构造片岩、构造片麻岩以及糜棱岩;碎裂岩主要为花岗碎裂岩;热接触变质岩数量很少,包括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以及石英岩。岩金沟地区大部分金矿体赋存于构造片岩、片麻岩、花岗质糜棱岩等糜棱岩、黑云斜长(二长)花岗岩,以及糜棱岩和岩体接触部位。
  通过对该研究区岩相学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解了该研究区的构造环境,探明了蚀变矿物、构造变形以及岩石类型对该区域成矿机制的影响,并且一定程度上指明了下一步找矿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