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区块灯四气藏储层改造后评估技术研究
【6h】

M区块灯四气藏储层改造后评估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储层改造后试井分析研究现状

1.2.2 储层改造后生产动态分析法研究现状

1.2.3 压后产能评价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气藏改造效果主控因素分析

2.1 统计回归分析相关参数及分析原理简介

2.2 气藏改造效果地质、工程主控因素分析

2.3 压后产能预测模型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压后停泵数据注入压降评价模型

3.1 G函数曲线法的局限性

3.2 无人工裂缝的停泵注入压降评价模型

3.2.1 无人工裂缝的停泵注入压降数学模型

3.2.2 碳酸盐岩气藏直井渗流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3.3 有对称或非对称人工裂缝的停泵注入压降评价模型

3.3.1 有人工裂缝的停泵注入压降数学模型

3.3.2 碳酸盐岩气藏压裂井渗流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3.4 酸压施工井停泵期间地面压力处理方法

3.4.1 停泵期间地面压力与井底压力折算处理

3.4.2 储层增产改造停泵期间折算井底压力去噪处理

3.5 高渗区停泵注入压降评价单井分析

3.6 低渗区停泵注入压降评价单井分析

3.7 M区块灯四气藏储层改造裂缝参数分析

3.8 本章小节

第4章 非稳态和稳态压后产能评价模型

4.1 非稳态压后产能评价模型

4.1.1 产量与井底压力计算公式

4.1.2 非稳态压后产能单并评价

4.2 压后稳态产能评价模型

4.2.1 储层改造后气井稳态产能模型

4.2.2 稳态产能测试异常数据处理

4.2.3 X6井产能异常测试曲线校正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灯四气藏储层改造效果单井评价

5.1 灯四气藏储层改造效果后评估方法适应性与可靠性

5.2 X4井储层改造后效果评价

5.3 X1井储层改造后效果评价

5.4 X2井储层改造后效果评价

5.5 X6井储层改造后效果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M区块灯四气藏位于川中平缓褶皱带区,是一典型的碳酸盐岩气藏。近年来,因区块储层物性差,产气量较低,气井投产需要酸压改造后方能投产。本文在综合分析影响压后产能的关键工程、地质因素基础上,利用酸压施工过程中的停泵压降数据,建立了一套新的压降评价方法、非稳态和稳态压后产能评价方法,论证了上述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最后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M区块灯四气藏酸压改造井的储层改造效果进行了单井评价。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后期灯四气藏储层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同时对国内外相似的碳酸盐岩气藏压后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利用相关系数法综合分析了影响气藏改造效果的主控工程、地质参数,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系数法建立了M区块灯四气藏酸压改造井的压后产能预测数学模型。
  (2)在分析现有G函数压降分析方法的缺点基础上,利用渗流基本理论,建立了碳酸盐岩气藏直井、非对称人工裂缝井井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停泵压降数据的影响;最后在上述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停泵注入压降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评价了M区块高、低渗区的单井储层改造效果,分析了不同储层改造工艺对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
  (3)针对压后停泵数据波动大,井口-井底折算误差大问题,利用高通滤波去噪处理算法消除停泵压降数据震荡的影响;利用井筒储集效应变密度处理算法提高了井口-井底压力数据折算的准确性。
  (4)建立非稳态和稳态压后产能评价模型,分析了稳态产能测试数据异常的原因,并确立了相应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对X6井的产能测试异常曲线进行了校正,获得了该井二项式产能方程和绝对无阻流量。
  (5)综合运用各种压后效果评估方法,评价了M区块灯四气藏各酸压施工井的储层改造效果,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压后效果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