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
【6h】

四川省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聚落相关理论

1.2.1 聚落地理学

1.2.2 人居环境学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统聚落适宜性研究现状

1.3.2 聚落选址的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确定

2.1.1 研究对象确定

2.1.2 论文主要研究区域位置及范围界定

2.2 九龙县概况

2.2.1 自然概况

2.2.2 历史沿革

2.2.3 地质条件

2.2.4 水文气象

2.2.5 社会经济概况

2.3.1 实地调研

2.3.2 烟袋村基础调研概况

2.3.3 中心村基础调研概况

2.3.4 柏林村基础调研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村庄聚落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1 自然因素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3.1.1 地质

3.1.2 地形地貌

3.1.3 水文

3.2 社会经济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3.2.1 经济

3.2.2 人口

3.2.3 矿产资源

3.2.4 交通道路

3.3 村内企业覆盖度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

4.1 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与过程

4.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和量化处理

4.2.1 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素权重确定

4.2.2 数据的获取与提取

4.2.3 指标分值分级

4.3 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

4.3.1 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

4.3.2 三个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4.4 村庄聚落选址的问题和建议

4.4.1 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的问题

4.4.2 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村庄聚落选址研究是开展村庄聚落规划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同时也是农村聚落地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农村居民点选址主要涉及选址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构建、影响因素解析等方面。关于九龙县的地质灾害调查较多,却很少涉及聚落选址适宜性方面的研究。九龙县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聚落选址有其特殊性,所以研究对象确定为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首先收集室内研究部分,收集相关基础研究资料。依照各个乡镇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研究对象;其次室外实地调研部分,采取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确定村庄聚落选址的影响因子;最后基于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建立九龙县典型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提出九龙县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优化策略。
  本文得到的主要成果:(1)构建九龙县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其中一级指标地形(0.272)、区位条件(0.273)、人为条件(0.212)权重值较大,而地质(0.152)、水文(0.091)相对较小,二级指标高程(0.112)、坡度(0.112)、距水源的距离(0.107)权重值较大,而工程地质岩组(0.027)、人口密度(0.027)权重值较小,其他指标权重比较平均;(3)经过对指标量化处理,最后得到三个典型村庄的综合得分,判断其适宜性,并将评价结果分为适宜性优、适宜性良、适宜性中和适宜性差等4个等级。
  研究显示,不同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人为条件下,聚落选址适宜性存在明显差异。九龙县烟袋村聚落选址适宜性优,中心村村庄聚落选址适宜性良、柏林村聚落选址适宜性中。县域215省道西北部和东南部适宜性优,东部部适宜性良,西部适宜性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