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南长垣坝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6h】

川南长垣坝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1 川南地区研究现状

1.2.2 构造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地质单元划分

2.1.2 四川盆地演化

2.1.3 川南地区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地层概况

2.2.2 滑脱层

2.2.3 泸州古隆起

第3章 长垣坝构造带构造特征

3.1 地表特征

3.2 地腹构造特征解释

3.3 构造样式分析

第4章 长垣坝构造带构造演化特征

4.1 长垣坝构造带构造演化

4.2 长垣坝构造带构造演化分析

4.2.1 地震剖面解释

4.2.2 嘉陵江组拉平剖面解释

4.3 平衡剖面缩短量计算

4.3.1 平衡剖面原理和制作原则

4.3.2 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

第5章 长垣坝构造带成因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5.1 实验设计方案

5.1.1 考虑因素

5.1.2 实验方案

5.2 实验过程

5.2.1 隆升实验一

5.2.2 隆升实验二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成因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是四川盆地川东高陡褶皱区的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华蓥山断裂带向西南方向的延伸,受川东南南北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边界断裂的限制,整体形态像扫帚一样向西南方撒开,是一个构造环境非常复杂的地带。本文通过对研究区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和钻井资料的分析,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对长垣坝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长垣坝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最后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验证这一结论。研究取得了符合实际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的认识。成果如下:
  (1)对研究区地表和地腹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认识到长垣坝构造带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滑脱层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滑脱层为界,分为上、中、下三套变形层,其中寒武系之下的下变形层,构造变形微弱,断层不发育;寒武系至志留系的中变形层。变形强烈,断层较为发育,且均为逆断层;二叠系及之上的上变形层,变形稳定,多为褶皱变形。
  (2)根据平衡剖面技术计算研究区地层的缩短量,确定研究区滑脱层的位置,并结合研究区深部特征解释,认为长垣坝构造带早在三叠纪就受其北部泸州古隆起的影响,沿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滑脱层产生重力滑脱,形成逆断层,奠定了南陡北缓的褶皱雏形。据此,对长垣坝构造带形成期次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长垣坝构造带经历了三期不同方向构造运动:
  二叠纪末,受其北部泸州古隆起影响,研究区由北向南产生重力滑脱,形成长垣坝构造带的褶皱雏形;
  燕山期,受黔中古隆起由南向北的挤压,使前期构造变形更为强烈;
  喜马拉雅期,受盆地东南部雪峰山隆起近东西向的挤压,使原本东西向的长垣坝构造受到南北向的构造叠加,形成了研究区现今的构造形态。
  (3)根据相似性原则,设计研究区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证明,在二叠纪地质环境下,研究区在受北部泸州古隆起这一力源的作用下,地层沿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滑脱层重力滑脱形成南陡北缓的不对称褶皱,证明了长垣坝构造带最早是受泸州古隆起的影响,沿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产生重力滑脱形成褶皱的可能性。

著录项

  • 作者

    胡金苗;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忠权;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542.3;
  •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