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光动力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6h】

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光动力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5种竹红菌素衍生物吸收光谱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竹红菌素衍生物对A549细胞光动力学杀伤效应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4SB的生物光谱特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4SB与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PDT抗肿瘤效应中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五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和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的光动力(PhotodynamicTherapy,PDT)杀伤效应,筛选较为优秀的竹红菌素衍生物,并进一步探讨其在体内的代谢转运方式;研究该竹红菌素和与血清蛋白的结合,为竹红菌素类光敏药物的开发提供研究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竹红菌素衍生物光谱特性的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THB、3HB、4HB、3SB、4SB、HB在8uM/mL的PBS及35mM/mL的DMSO中的吸收光谱。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测定4SB和HpD在PBS及20μM/ml的HSA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吸收和发射的样品浓度分别为6.25μg/mL和3.3μg/mL。 2.竹红菌素衍生物对体外培养A549细胞光动力杀伤效应的研究所有PDT处理组的处理均为:药物与细胞孵育4h后照光,功率密度20mW/cm2,照射时间1000s,能量密度20J/cm2,照完继续孵育24h后测定。 (1)630nm和532nm激光照射0.94nM/ml五衍生物和HB,MTT法测定存活率。 (2)3SB、4SB和HpD与A549细胞孵育24h,MTT法测定存活率,并比较三者的暗毒性IC50。 (3)532nm激光照射不同浓度的3SB、4SB和HpD,MTT法测定存活率,并比较三者IC50。 (4)630nm激光照射4SB和HpD,MTT法测定存活率,并对比IC50的差异。 (5)以安全系数(暗毒性IC50/光毒性IC50),对比532nm和630nm光照下竹红菌素衍生物和HpD的安全性。 3.4SB与HSA的相互作用(1)将4SB加入过量的HSA中,测定293nm处吸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并以490nm激发,测660nm荧光发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2)HSA按0、1.25、2.5、5.0、10、20μM/m顺序分别加到5μM/ml的4SB中,分别测定其吸收光谱并以493nm激发,测定其荧光发射光谱。(3)将10μM/mlHSA分别加入0、2.5、5.0、7.5、10、20、30、40μM/ml的4SB中,以493nm光激发测定4SB的荧光发射光谱。(4)10μM/ml的HSA分别加到0、2.5、5.0、7.5、10、20、30、40μM/ml的4SB中,以295nm激发HSA的色氨酸其在34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并采用公式:Fcor=Fobsdantilog[(Aexc+Aem)/2][34]校正。 结果: 1.竹红菌素衍生物的光谱特性与母体HB相比,各个衍生物在肿瘤光疗窗口(600nm~900nm)光吸收都有很大提高。相对于PBS环境,HB及其衍生物在DMSO环境,吸收光谱红移(1~15nm)、吸收强度增加;相对PBS在HSA环境中的变化趋势与其在DMSO环境中相近,光谱红移,吸收发射都增强,其中HB变化幅度最大。4SB吸收增强了78%,4SB荧光峰蓝移20nm,强度增加了8.83倍。2位取代的THB、3HB、4HB和17住取代的3SB、4SB衍生物光谱性质接近;HpD在两体系中的光谱基本无变化。 2.竹红菌素衍生物对A549细胞光动力杀伤效应的研究3SB、4SB在630nm及532nm激光照射下对A549的光动力杀伤作用比其它衍生物强,接近HB;暗毒性为HpD>3SB>4SB分别为7.84、11.22、21.93ug/ml,HpD暗毒性为4SB的2.79倍;532nm激光照射,3SB,4SB的光毒性分别为103.86、84.16ng/ml是HpD960.14ng/ml的10.53和11.4倍,但前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30nm激光照射下,4SB的光毒性50.7ng/ml是HpD1069.88的21.2倍(p<0.05);532nm下安全系数4SB(260.6)>3SB(108)>HpD(8.2),630nm下安全系数4SB(432.5)>HpD(7.3)。HpD在532和630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IC50无统计差异(P>0.05),而4SB有统计差异(p<0.05)。 3.4SB与HSA的相互作用与HSA结合4SB吸收和荧光都增强,在30min达到饱和值,且吸收光谱红移;在HSA色氨酸特征峰淬灭实验中,4SB与HSA分子比和荧光淬灭的线性关系在1:1时发生变化,校正后更明显。 结论: 1.从光毒性、暗毒性和安全系数综合考虑,4SB是五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中最优秀的光敏剂。2。4SB在HSA中的两个强吸收峰(493nm,630nm)分别位于良性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治疗窗口,且其在红光区的吸收系数和光动力学效应均明显强于HpD,4SB在630nm吸收是HpD在620nm的5.56倍,532nm和630nm下4SB的光毒性分别是HpD的11.4和21.2倍,暗毒性却只为HpD的35.75%,提示更适用于肿瘤或CNV的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4SB在PBS和血清中吸收和荧光强度反差极大,这提示可以作为一种环境探针。3.体外结果显示4SB能1:1特异结合到HSA的ⅡA亚区,有利于其在体内经血液转运。

著录项

  • 作者

    张露勇;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学科 激光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顾瑛;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药化学;
  • 关键词

    竹红菌素衍生物; 光谱特性; 光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