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静安区:1992-1998年城市大开发的实证研究
【6h】

上海市静安区:1992-1998年城市大开发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1992~1998年:城市大开发的产生背景

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90年代上海的发展背景

(一)上海的历史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的上海

三、上海中心城区的缩影——静安区

四、几个相关的政策背景

(一)“南巡讲话”

(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

(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四)房地产业

五、小结

注释

第二章城市大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开发建设的总体特征

二、开发建设项目的时段形成特征

(一)高潮前的沉寂

(二)高潮的渐次出现

三、开发建设项目的功能构成特征

四、开发建设项目的开发强度特征

五、开发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项目的选址特征

(二)开发量的分布特征

(三)年竣工项目的分布特征

(四)开发性质的分布特征

六、小结

注释

第三章开发类型与动力机制

一、开发类型

(一)一般旧区开发

(二)商业改造开发

(三)工厂置换开发

(四)外资批租开发

(五)市政工程带建开发

(六)成片危棚简屋地区改造

(七)公共设施兴建

(八)危房和旧住房改造

(九)单位翻建

(十)合作开发

二、动力机制

(一)市场化开发行为

(二)准市场化开发行为

(三)非市场化开发行为

三、小结

注释

第四章开发成就与存在问题

一、开发成就

(一)上海四大商务办公区之一的形成与强化

(二)上海重要的高档时尚商业中心区的初成

(三)人口的疏解与中心区居住条件的改善

(四)建设了一批文教体卫高等级的公共设施

(五)合理调整了城市用地结构

(六)城市面貌与环境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总量过大

(二)开发项目结构失衡

(三)开发项目空间布局的无序

(四)普遍高层化与高强度开发

(五)交通、市政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六)特定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与中断性的“烂尾工程”

三、小结

注释

第五章后续规划应对的若干思考

一、对大开发中已启动项目的对策思考

(一)推进后续规划,优化城市环境

(二)调整开发参数,压低开发总量

(三)实施过渡建设,解决补缺矛盾

二、对大开发后新申请项目的对策思考

(一)控制建设总量,降低开发强度

(二)引导开发指向,进行结构补缺

(三)梳理总体布局,确定重点方向

(四)保护历史资源,优化空间架构

三、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92~1998年是中国城市建设与开发突飞猛进的时期,全新的建设机制与开发模式造就了中国城市建设活力蓬勃爆发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上海市作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城市,其城市建设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但同时,由于这次建设开发的规模与速度都大大超出常规,因此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也若干问题与困难.为此,论文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静安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详细刻划了这一轮城市开发高潮的客观情况,并通过分析该区城市开发项目的基本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大开发后城市形态的变迁,评价了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开发建设的状况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展望了世纪之交上海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发展的基本方向,以期为上海新世纪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研究基础和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