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出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
【6h】

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出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污水回用的概况

第二章实验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三章悬浮填料床运行实验研究

3.1悬浮填料床工艺概述

3.2实验流程及装置

3.3气水比的优化

3.4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3.5低温运行工况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微絮凝过滤实验研究

4.1微絮凝过滤工艺概述

4.2实验流程及装置

4.3流砂过滤器运行参数的确定

4.4微絮凝过滤工艺运行条件的摸索

4.5流砂微絮凝过滤投药量的优化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二氧化氯消毒运行实验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化学—生物絮凝是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本课题主要对经其处理的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 化学—生物絮凝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主要由悬浮填料床、微絮凝流砂过滤和复合二氧化氯消毒三个部分组成。悬浮填料床工艺是吸收了传统的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而成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利用附着生长的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CODCr、氨氮等污染物。微絮凝流砂过滤基于微絮凝过滤理论和独特的连续洗砂技术,通过对含污砂层的不断提升清洗,既可保证过滤的连续性又维持了高效的截污能力,对TP和浊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化学法负压曝气工艺,以氯酸钠和盐酸为原料制备以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混合消毒液,能有效消灭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及输送管网中滋生的藻类等。实验根据各段对污染物的去除特点,对深度处理过程中污染因子的监测有所偏重。 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水量100t/d时,悬浮填料床采用气水比为2.0、水力停留时间为2.7h的运行工况,出水氨氮、CODCr和TP的最高值均低于预期设计值。研究同时发现,悬浮填料床低温运行条件下对CODCr的去除有较显著下降,但保持了良好的硝化效果,对氨氮的去除仍然有较高的效率,因此在冬季运行仍是可行的。微絮凝流砂过滤反冲洗气量为2m3/h,反冲洗水量小于10%,当进水浊度大于10.0NTU或进水TP大于0.60mg/L时,应投加絮凝剂PAFC,建议投加量为3.1mg/L。复合二氧化氯以流砂微絮凝过滤出水为对象消毒时,随着余氯浓度的增大,消毒接触时间可以适当缩短。游离余氯浓度高于0.20mg/L时,消毒接触时间大于30min;当游离余氯浓度在0.40mg/L左右时,消毒接触时间大于15min即可满足需要。在以上操作工况下,系统运行达到最优状态,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回用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