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锁定期协定在我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中作用的研究
【6h】

锁定期协定在我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中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文献回顾

1.2.1国内文献回顾

1.2.2国外文献回顾

1.3论文结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首次公开发行

2.1.2锁定期协定

2.2研究锁定期的作用使用的相关理论

2.2.1信号显示假说

2.2.2承诺机制假说

第3章 实证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1数据来源

3.2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

第4章锁定期协定在我国A股IPO中作用的实证分析

4.1从锁定期协定设置的长短角度分析

4.1.1检验信号显示假说

4.1.1检验承诺机制假说

4.2从内部人士在锁定期内出售股票角度检验承诺机制假说

4.3从锁定期到期日股票的超额收益率角度检验承诺机制假说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证券承销商的排名和等级划分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在股份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公司的内部人士一般都被要求有一个最低持股期限即锁定期,在锁定期之内,没有承销商的书面允许,公司的内部人士不能出售被锁定的股票。 关于锁定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存在的作用,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下两种理论对锁定期的存在具有较合理的解释:信号显示假说,这种理论认为非知情投资者的逆向选择导致市场混乱,锁定期作为一种公司质量高低的信号显示机制,公司和承销商通过设置锁定期的长短,使大多数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承诺机制假说,这种理论认为发行公司的内部人士有道德风险,在股票上市后会立即卖出股票而“套现”。因此公司接受一个锁定期而公众投资者也可以在锁定期内做出是否进行投资的抉择,锁定期是发行公司为降低公司内部人士的道德风险而对投资者做出的一种承诺。 本文在推出这两种理论后,通过对中国的A股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适合中国A股市场的关于锁定期在IPO中存在的作用的解释为承诺机制假说。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介绍文章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架构。 第二章主要是介绍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先界定基本概念首次公开发行和锁定期协定,然后详细阐述本文研究使用的两个相关理论。即:信号显示假说,承诺机制假说。 第三章是实证数据的收集来源和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得出的一些结论。 第四章是从三种角度出发对提出的两种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从而分析找出符合中国A股市场现状的理论假说。 第五章是结论和展望。指出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成果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