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研究
【6h】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2.3研究方法

1.3论题阐述

1.3.1可持续发展观

1.3.2人居环境

1.4研究思路

1.5研究框架

第2章传统文化中的人居环境理想

2.1诗意的栖居—人类的聚居理想

2.2对理想聚居的探索

2.2.1桃花源

2.2.2佛教

2.2.3道家

2.2.4山水诗画

2.2.5传统园林

2.2.6风水理念

2.3自然生态、形态生态是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

2.3.1自然生态

2.3.2形态生态

第3章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

3.1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

3.1.1生态学的再生与共生原则

3.1.2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在生态学上的探索

3.1.3我国传统的环境生态理念

3.1.4“自然建筑”运动与乡土建筑

3.1.5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自然生态精神

3.2乡土建筑反映的自然生态精神

3.2.1黄土高原传统窑居

3.2.2新疆维吾尔族民居

3.2.3云南傣族竹楼

3.3古村落规划与建设反映的自然生态精神——以浙江楠溪江流域古村落为例

3.3.1村落选址中的自然生态智慧

3.3.2村落的规划与建设中的自然生态智慧

第4章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形态生态精神

4.1形态生态与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

4.1.1人类居住的两类模式

4.1.2城市形态的两种模式

4.1.3可持续邻里社区

4.1.4我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形态生态精神

4.2传统理想社区形态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

4.2.1形态的多样性

4.2.2以步行为主的社区

4.3传统理想城镇形态研究—以江南水乡城镇为例

4.3.1形态的多样性

4.3.2空间的层次性

4.3.3以步行为主的城镇

第5章理想人居环境的当代探索

5.1北京东城区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

5.1.1合院住居模式

5.1.2有机更新与类四合院

5.1.3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

5.2上海朱家角“康桥水乡”住宅项目

5.2.1青浦实践与朱家角古镇

5.2.2对社区特征的塑造

5.2.3“康桥水乡”—关于新江南水乡的实践

第6章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资料来源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中国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领域内出现了种种危机。与此同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朴素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及实践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着重于进行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相结合的框架性探索。 本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反映的人居环境理想的分析,提出传统理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自然生态与形态生态;第二部分运用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观点,多角度地评析了传统人居环境的典型案例,概括出传统人居环境在实现自然生态与形态生态两个方面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三部分从目前人居环境领域内的实验性探索切入,探索了传统的理想人居环境精华在当代再现并发展的可能性。 以上研究,一方面梳理了我国传统人居环境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精神,挖掘传统人居环境中的当代意义,更为解决当今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赵琨;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易;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201.64;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 自然生态; 形态生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