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
【6h】

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设计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第2章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2.1组团布局及空间组织

2.2道路交通系统

2.3绿化景观系统

2.4服务系统

2.5小区智能化设计

第3章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内部设计优化

3.1复合型厨房

3.2住宅可变空间设计

3.3中小面积住宅设计

第4章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技术设计探讨

4.1智能化设计

4.2卫生间技术设计

4.3建筑物理环境

4.4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

第5章两代居住宅探讨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居住人口也迅速膨胀,据统计,1990年上海户籍人口为1283.35万人,2000年上升为1321.63万人,2007年底,上海常住人口达到1845万人。城市居民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进城的务工人员也需要解决居住问题,这就要求城市提供更多的住宅单元,经济实用房政策也就应运而生。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认识能力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性”和“适用性”,所谓“经济性”,从规划角度看,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从建筑角度看,就是最合理的利用建筑内部的空间;“适用性”主要涉及居住的舒适、健康、便利、安全等问题,从建筑技术角度看,应以提高住宅建筑外部、内部的宜居性为主。 对“经济性”的探讨,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所以要选择适应于集约使用土地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集合居住模式,使居住区环境以及建设过程本身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达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目的,首先要从城市、居住区的层面考虑居住环境问题,在大空间里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解决好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绿化、安保服务等问题;其次,住宅内部也要进行优化,经济适用房面积不会很大,这就要我们加强对其厨房、卫生间等空间进行研究,提高对小空间的利用,使之成为功能可变、适应多种需求的空间模式。日、韩等国在小面积住宅的设计、设备、空间利用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考虑我国国情、人民生活习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适用住宅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在“适用性”方面,现代住宅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快速推广,对住宅舒适、健康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智能化设计、厨卫设计、建筑物理环境、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等几个方面,阐述对建设上海地区经济适用房的理解。其中,住宅智能化方面,智能家居是当前住宅智能化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更广泛、深入的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厨卫设计方面,主要解决现在住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噪音干扰、维修不便、地漏返味等问题,可以参考比较成熟的技术如:同层排水、自动密封式地漏。 建筑物理环境方面,论文主要探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控制噪音污染等三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居住的舒适性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当前节能减排大环境下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住宅”的概念,结合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从采光、通风、隔声、保温隔热及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探讨适合上海地区高品质舒适性住宅。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除了要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外,还要考虑到我国城市逐渐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是早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提出了“两代居”的概念,这是对我国占大多数的家庭养老形式的一种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