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宁波FDI政策调整研究
【6h】

从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宁波FDI政策调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导言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2.1 FDI

1.2.2超国民待遇

1.3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主要内容

1.3.2研究方法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研究

2.1.1关于FDI的文献综述

2.1.2关于超国民待遇影响的文献综述

2.2理论基础

2.2.1与FDI相关理论

2.2.2财政分权理论

2.2.3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3章现状及具体表现

3.1国民待遇原则

3.2国家层面的超国民待遇

3.2.1我国给予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3.2.2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性规定”

3.3地方层面的具体表现

3.3.1税收及财政过分优惠

3.3.2超范围提供设施配套

3.3.3超级别享受国家政策

3.3.4媚外式给予服务迁就

3.3.5行政执法过于宽松

第4章FDI绩效与超国民待遇负面影响

4.1宁波概况及外商直接投资历程回顾

4.1.1宁波对外开放历史沿革及自然条件

4.1.2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4.2 FDI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4.2.1 FDI对GDP的拉动效应

4.2.2 FDI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

4.2.3 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

4.2.4 FDI对就业机会、地方税收的贡献

4.3超国民待遇产生的负面影响

4.3.1政治影响

4.3.2经济影响

4.3.3社会影响

4.3.4环境影响

第5章原因分析

5.1宏观层面:制度设计不合理

5.1.1财政分权体制

5.1.2政绩考核机制

5.1.3官员委任制度

5.2中观层面: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短视

5.2.1片面强调产业集聚和关联

5.2.2投外商所好营造政府声誉

5.3微观层面:政府官员自我约束的缺乏

5.3.1权力寻租

5.3.2官员角色错位

第6章政策建议

6.1宏观上:弥补缺陷,完善制度设计

6.1.1改革现有财政分配体制

6.1.2梳理相关外资法规

6.1.3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6.2中观上:纠正政府短视行为,加强环境建设

6.2.1统一政策优惠

6.2.2完善投资环境

6.2.3发挥集聚经济效应

6.3微观上:规范招商行为,强化职业意识

6.3.1优化服务

6.3.2投资促进市场化

6.3.3加强监督

第7章结论和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不断取得突破和发展,FDI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累计使用外资金额已经超过7700亿美元。 在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对FDI引进的竞争十分激烈,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因分权化改革而成为了独立的利益主体,这种地位的确立导致了彼此为扩大地方利益而进行竞争。坚持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的各地方政府对区外资本这一流动性要素有着近乎本能的强烈兴趣,并且与国内资本相比,更加青睐于外商直接投资。究其根源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财政支出需求,更是为了展示地方政绩,从而使相关利益官员博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地方政府对FDI有着过分的依赖和需求,使我国对外招商引资活动逐步演变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引资竞争,不论是中西部地区还是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地方政府间的招商引资已显现出非良性的竞争态势。 地方政府为赢得FDI引进中的竞争优势,在国家外资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一些地方优惠政策,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其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现,比如在政治方面危及经济主权、孳生违规操作;在经济方面加剧结构失衡;在社会方面影响资源配置;在环境方面增加污染治理成本。本文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地方政府过于依重优惠政策来促进FDI的引进,不利于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继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定位、合理考量,尤其是宁波等早期开放的沿海城市应从完善制度设计、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招商行为等方面着手,对FDI逐步实现从“超国民待遇”到“国民待遇”的转变,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目前,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我国FDI面临下滑的风险,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