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柏林与上海城市项目空间实施绩效的比较研究——以柏林波茨坦广场和上海联洋社区等为例
【6h】

柏林与上海城市项目空间实施绩效的比较研究——以柏林波茨坦广场和上海联洋社区等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1.1.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建设现状

1.1.3 缺乏对城市项目实施的关注

1.1.4 城乡规划法的新要求

1.2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1.1 研究重点与对象

1.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内涵界定与理论文献述评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项目

2.1.2 绩效

2.1.3 实施

2.1.4 城市项目的实施绩效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人文主义城市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传统城市理论:城市政治经济学

2.2.3 绩效管理的理论

2.2.4 供求理论

2.2.5 城市巨系统理论

2.3 既有研究述评

2.3.1 国内文献研究述评

2.3.2 国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案例选取与分析框架构建

3.1 研究案例的选取

3.1.1 案例选取的原则

3.1.2 研究案例的选取

3.1.3 小结

3.2 分析框架的建构

3.2.1 总体分析框架的层次

3.2.2 整体空间层面实施绩效分析

3.2.3 亚空间层面实施绩效分析

3.2.4 蝶形分析框架图

第四章 波茨坦广场的实施绩效及其与上海案例的比较研究

4.1 城市总体经济发展

4.1.1 城市宏观经济的发展

4.1.2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

4.2 波茨坦广场项目实施周期

4.3 土地空间绩效的演变分析

4.3.1 土地空间的划分

4.3.2 项目本身对核心区土地价值的带动

4.3.3 项目本身对周边的影响分析

4.3.4 项目各实施周期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

4.3.5 项目实施对中心区住房建设量的影响

4.3.6 小结

4.4 建筑功能空间的绩效分析

4.4.1 业态簇群的分布与比例

4.4.2 不同功能的使用率差异分析

4.4.3 不同实施周期的使用率差异分析

4.4.4 不同地段位置的使用率差异分析

4.4.5 本节小结

4.5 开放空间使用的绩效分析

4.5.1 开放空间与公共空间

4.5.2 开放空间的类型

4.5.3 开放空间的使用频率

4.5.4 各时间段开放空间的使用人数分布

4.5.5 本节小结

4.6 波茨坦广场整体空间实施的绩效分析

4.6.1 使用者社会阶层的混合度分析

4.6.2 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的混合度分析

4.6.3 使用者对该项目的认同度

4.6.4 政府负责机构对该项目的认同度

4.6.5 主要开发商对该项目的认同度

4.6.6 本节小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空间载体与行为主体的关系

5.1.2 基于案例研究的各层面的研究结论

5.1.3 城市项目的实施与调整

5.2 本次研究的不足

(1)客观因为造成的研究不足

(2)研究者主观原因造成的研究不足

5.3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柏林波茨坦广场主要地块入驻公司的属性与功能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是二战后对城市问题的反思,是“再城市化”的过程。进入21世纪后,许多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已经进入到分期实施或使用阶段,许多项目并不像理想中所期望的那样完美,而是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项目此起彼伏。然而,多数城市项目只关注规划设计,而并不关心其实施问题,更缺乏对城市项目分期实施的有效绩效评价,这只会重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因此,如何从中吸取经验,走健康的城市项目实施路线,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所面临的城市发展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核心研究概念城市项目、绩效、城市项目实施等的限定,在已有文献和理论述评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建立在“人地关系”角度的分析研究框架。并将重点落实在人与空间互相选择后的表现--指标体系。在研究的切入点上,本次研究是对城市规划本位--空间--的回归;从研究的视角上,本次研究设计行为主体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力求构建完整的分析城市项目实施绩效的框架与思路。
   本次研究以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案例分析为主,从土地空间、建筑功能空间、开放空间等层次分析其各个实施周期的实施绩效;在研究过程中,辅以上海诸多案例的非平行比较,得到二者在实施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差异进行了分析,直接反映了不同的行为主体在遇到特定的城市空间载体后的不同结果,并从经济周期、功能的定量评估、符合特定的使用者的习惯等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各大城市正在开展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后续的思考,能够提前做出规划设计的弹性安排,增强城市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可修改性,从终极蓝图的思路向螺旋式前进转变,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城市项目所对应的行为主体。

著录项

  • 作者

    李世庆;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科 城市规划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志强;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4;
  • 关键词

    城市项目; 空间绩效评价; 城市更新; 再城市化; 城市发展;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6:11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