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维之异与会通之法——简析明末清初中文宣教文献中“上帝存在的证明”
【6h】

思维之异与会通之法——简析明末清初中文宣教文献中“上帝存在的证明”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西方传统中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一节阿奎那上帝存在证明的特点

第二节托马斯·阿奎那证明的分类及两种推理方式

第二章从汉语上帝证明看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特点

第一节汉语宣教文献中出现的上帝证明

第二节中文上帝存在证明的类型分析

第三节中文上帝存在证明的论证方法分析

第四节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特点

第三章两种思维模式的沟通及交流方法

第一节两种思维模式的沟通

第二节传教士沟通两种思维模式的方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中,还是在哲学形而上学的讨论中,“上帝存在的证明”在西方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十六世纪入华,志在“中华归主”的耶稣会士而言,这不仅是一个神学或哲学命题,更是一个首要的实践问题。本文选择明末清初中文宣教文献中“上帝存在的证明”作为切入点,通过与其原型--代表西方思维模式的阿奎那的五个证明相比较,凸显出双方就同一命题所作论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并据此指出中国思维方式的特点所在。在厘清中西思维模式各自的特点之后,文章将着手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迥异的两种思维模式是否存在彼此理解、彼此交流的可能。本文将通过对传教士外文书信和著述的考察,并结合那个时代中国主流智识人的回应来证明答案是肯定的。最后,文章再次聚焦于中文上帝存在的证明,从传教士对西方材料的处理上挖掘沟通两种思维模式的可行性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