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46年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研究
【6h】

1946年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上海摊贩抗争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一、事件发生前的上海社会经济与失业状况

二、上海摊贩当时的生存状况

三、上海地下党在摊贩中的影响

第二章 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的历史过程

一、抗争事件前奏(1945年11月中旬——1946年7月中旬)

二、抗争事件爆发(1946年7月下旬——11月下旬)

三、抗争事件高潮(1946年11月底——12月初)

四、抗争事件结果(1946年12月上旬——1947年4月中旬)

第三章 上海摊贩抗争事件中几个争议问题之我见

一、关于摊贩取缔时间起始的争议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摊贩抗争事件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的社会影响

一、社会各界对摊贩抗争事件的广泛关注

二、对其他城市贫民和摊贩斗争的影响

第五章 上海摊贩抗争事件的启示

一、强化执政理念关爱弱势群体

二、坚持制度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加强认识提升突发群体事件应变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46年11月30日,在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不到半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下的上海爆发了千余名摊贩及其家属等包围黄浦警察分局,抗议国民党当局强行取缔市民在马路设摊,要求释放被抓摊贩,发还被没收货物,并与前往镇压军警发生流血冲突的严重事件,由此引发的上海市民骚动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呼应,曾受到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史称“上海摊贩事件”。事件发生后,合众社、路透社等新闻媒体将这次事件称为“1925年五卅惨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194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党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将此与一个月后因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而引起的北平学生运动一起视之为“蒋管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涨”的重要标志。此后,也有许多学者把上海摊贩事件认定为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但是,笔者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查索后却发现,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史学界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在一些史志性著述中只是寥寥几段一笔带过,仅有的几篇专题论文,要么篇幅很小,评述简单,要么对事件背景、过程、组织领导等各抒己见,还有就是能佐证其观点的史料略显不足。
   笔者希望通过目前已有和继续发掘有关史料,特别是档案资料,对1946年上海摊贩抗争的具体过程作系统的介绍,客观评述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与这一事件的关系,以期对摊贩这一下层群众的反蒋斗争作出比较全面和真实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