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贡嘎山藓类植物区系地理与群落研究
【6h】

四川省贡嘎山藓类植物区系地理与群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贡嘎山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北纬29°20’~30°00’,东经101°30,~102°10’,海拔从1680m至7556m,为四川省第一高峰。该区是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具有完整的代表性垂直植被带谱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该地区开展藓类植物区系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为了解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主要特点及其群落构成,本课题于2009年9-2010年8月间先后三次组织前往贡嘎山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设置了14个采集地点,采集近2000份标本,通过实验室标本鉴定、整理、分析工作,应用经典生物分类、相似性系数、聚类、排序分析等多种方法,现得出贡嘎山地区藓类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组成等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贡嘎山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在详细的野外标本采集、实验室标本鉴定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贡嘎山地区藓类植物名录,共计40科144属359种,发现并报道四川省新纪录种12种,它们为:毛叶曲尾藓(DicranumsetifoliumCard.)、孔网青毛藓(DicranodontiumporodictyonCard.etTher.)、长叶曲柄藓(CampylopusatrovirensDeNot.)、爪哇石灰藓(Hydrogoniumjavanicum(Doz.EtMolk.)Hilp.)、无齿卷叶藓(UlotagymnostomaGuoShui-liang,Enroth&Virtanen)、云南灰气藓(AerobryopsisyunnanensisX.J.LietD.C.Zhang)、台湾孔雀藓(HypopterygiumformosanumNog.)、尖叶拟草藓(PseudoleskeopsistosanaCard.)、短尖燕尾藓(BryhniahulteniiBartr.)、狭叶拟绢藓(Entodontopsiswightii(Mitt.)BucketIreland)、多毛灰藓(Hypnumrecurvatum(Lindb.etArn.)Kindb.)、爪哇南木藓(MacrothamniumjavenseFleisch.)。并对优势科、属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2、贡嘎山地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
   贡嘎山区藓类植物地理成分贡嘎山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9种类型,除世界广布成分外,主要以北温带成分(34%)及东亚(33%)成分占主体,中国特有成分(11%)、热带亚洲(9%)次之。总体上是温带性的,热带成分体现了残遗性。各主要区系成分海拔梯度变化各具特色,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在中低海拔分布较广,相反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则更趋凉,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通过与国内其他10个地区藓类植物多方面的比较表明,贡嘎山地区藓类植物与四川省境内的都江堰、峨眉山、金佛山最为相似,与云南纳板河、江西九万山、湖北神农架差异较大;通过DCA的方法把这11个地区分成四大组,分区情况与实际纬度、年均温等因素有关。
   3、贡嘎山藓类植物生态群落研究
   对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的生态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藓类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各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迥异,与植被类型关系密切。树生群落在中海拔地区占很高比例,石生群落在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占较大比例,水生群落和土生群落由于生境的限制分布区域较少;以原生迹地城门洞地区为例,初步研究藓类植物与原生迹地植被的演替关系发现,随着植被类型的变化,藓类植物从以耐旱的种类为主,逐步转变为树生的喜湿的种类,演替特征明显,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