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反对童工运动研究(1912-1938年)
【6h】

美国反对童工运动研究(1912-1938年)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言

第一章 童工与美国童工生活

第一节 童工

第二节 美国童工苦难的生活

第二章 美国反对童工运动(1912-1938年)的“曙光’’

第一节 社会意识变化与反对童工运动

第二节 技术改革与反对童工运动

第三章 各社会角色与美国反对童工运动(1912-1938年)

第一节 社会群体与反对童工运动

第二节 政府与反对童工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1912年-1938年美国反对童工运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研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分析上。经济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技术上的变革,本文讨论了技术与反对童工运动的复杂关系,而不是传统地认为技术单向地有利于反对童工运动,或者单向地不利于反对童工运动。政治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市政机制的变革与完善,政府公信力、确定力让公共政策能够更彻底地贯彻实施。文化意识的转变,公众对儿童、童工观念的变化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内容。
   美国反对童工运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是依据社会力量不同类型,从多方面来理清对反对童工运动的影响。本文分别从雇主、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改革家、政府组织阐述与反对童工运动的关系。社会力量和联邦政府在美国反对童工运动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重点解释了社会力量在解决童工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社会传统认可的一面倒的支持,也不是单纯地仅仅因为道德伦理的关系而反对。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在1912年-1938年美国反对童工运动问题得到不少启示。首先,应该尊重国家国情,尊重民族的文化传统,但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做出改变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变化。其次,政府形象、公信力、决策力的提升是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再次,公共政策的提出是建立多方面的调查数据、事实之上,有利于解决公众的切身问题。第四,市政机制改革和完善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最后,公众意志对政府政策的影响是复杂的,应该以政府之力进行合理导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