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国产唇柱苣苔属野生花卉的组培、扦插和幼苗半致死温度研究
【6h】

三种国产唇柱苣苔属野生花卉的组培、扦插和幼苗半致死温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苦苣苔科植物概述

2国内外苦苣苔科植物快繁研究进展

3苦苣苔科植物细胞学研究进展

4苦苣苔科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5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组培快繁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2.1实验材料以及来源

2.2组培快繁方法

2.3形态发生组织学观察以及显微制片方法

2.4组培苗遗传稳定性分析

2.5三种唇柱苣苔植物组培快繁结果

2.6 三种唇柱苣苔组培过程形态发生组织学观察

2.7遗传稳定性分析以及基因组大小

2.8讨论

2.9结论

第三章 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

3.1材料与方法

3.2叶插繁殖结果

3.3讨论

3.4结论

第四章 半致死温度测定

4.1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结论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苦苣苔科植物因株形奇特、花色艳丽以及较强耐荫性而受到众多花卉爱好者的喜爱。该科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为采挖破坏及生境退化,使得部分国产苦苣苔科植物数量锐减,一些地理分布范围小的特有种、地方种已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野生苦苣苔科花卉的人工繁育体系,可为苦苣苔科的其他植物的快繁提供参考,以及后期对其回迁和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指导。本次研究选取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苦苣苔科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疏花唇柱苣苔Chirita laxiflora、百寿唇柱苣苔C.baishouensis和王氏唇柱苣苔C.wangiana开展组培、叶片扦插方式和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对根尖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大小测定,旨在于为三种野生苦苣苔科观赏花卉的繁育和栽培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初代诱导培养基均为MS+0.5mg/L6-BA+0.1mg/L NAA+30g/L蔗糖+琼脂6.4g/L;疏花唇柱苣苔、百寿唇柱苣苔、王氏唇柱苣苔三种唇柱苣苔在浓度分别为0.5mg/L BA、0.3mg/L6-BA+0.05mg/L NAA和0.1mg/L6-BA+0.01mg/L NAA的继代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疏花唇柱苣苔植物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0.3mg/L IBA+15g/L蔗糖+6.4g/L琼脂,百寿唇柱苣苔和王氏唇柱苣苔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mg/L IBA+15g/L蔗糖+6.4g/L琼脂。组织学切片检测表皮,6-BA/NAA所形成芽体均为器官发生方式。
  2.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染色体计数结果均为2n=36。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组培苗和母本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均为单一峰,均为二倍体,未发生变异。疏花唇柱苣苔、百寿唇柱苣苔、王氏唇柱苣苔外标法测定2C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26±0.0096pg、1.64±0.0328pg、1.69±0.0119pg;内标法2C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26±0.0133pg、1.82±0.0705pg、1.71±0.0343pg。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在基因组大小之间存在差异。
  3.叶片扦插方式繁殖表明,三种唇柱苣苔在全叶插、1/2或1/3下段方式扦插成活率较高,子株数少,而中上段扦插成活率低但可获得较多子株数。
  4.半致死温度测定显示,疏花唇柱苣苔、百寿唇柱苣苔和王氏唇柱苣苔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2.27℃、44.5℃和42.6℃。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9℃、-2.13℃和-1.99℃。
  综述,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对6-BA、NAA激素较敏感且易生根,比较适合于使用离体培养和叶片扦插方法进行快速繁殖。组织学检测发现三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组培未使其发生变异。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可为引种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但是此三种植物在半致死温度下的防御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