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的实践为例
【6h】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的实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简介

2.1.1 医养融合

2.1.2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行政理论:公共服务型政府

2.2.2 福利经济学:增进社会福利

2.2.3 人权理论:维护老年人养老权和健康权

2.2.4 社会组织学:服务提供的多元化模式

2.2.5 市场失灵理论:原始的、缺陷性市场失灵

2.3 有效的政府作为在实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必要性

2.3.1 个人短视

2.3.2 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2.3.3 存在不可分散的风险

2.3.4 老年贫困

2.3.5 政府失灵

第3章 江苏无锡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无锡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的现状

3.1.1 无锡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3.1.2 无锡促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的现状

3.1.3 无锡促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政府工具

3.2 无锡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医养融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2.2 医养融合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3.2.3 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

3.2.4 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

3.2.5 监管不到位,管理欠规范

第4章 国内外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经验借鉴

4.1 美国养老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及经验借鉴

4.1.1 美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作用

4.1.2 美国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4.2 日本养老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及经验借鉴

4.2.1 日本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作用

4.2.2 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4.3 上海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及经验借鉴

4.3.1 上海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运行现状

4.3.2 上海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思考

4.4 青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及经验借鉴

4.4.1 青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运行效果

4.4.2 青岛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启示

第5章 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发展中优化政府角色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5.1 加强政府职责落实,为医养融合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5.2 切实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融合机构,开发养老市场

5.3 深化医养融合实施监管,规范考核标准

5.4 突出医养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已然迈入老龄化社会,而伴随而来的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老年人患病具有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复杂、周期长、伴有并发症、治疗难度大、照护时间长等特点,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也给现有的养老模式和医疗服务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谋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创新医养融合新模式,必然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政府作用为主要研究主题。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明晰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概念,将政府在医养融合模式中的定位进一步具体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构建协调的政策支持系统,规范监管。结合福利经济学、公共行政理论等理论构建医养融合模式中的政府作用分析框架,通过对无锡市医养融合发展现状及医养融合的具体做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等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发现医养融合中影响政府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然后,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推进医养融合模式中政府作用的长期和短期建议。
  本文独创之处:以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将重点置于医养融合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上,鲜见以政府在医养融合中可发挥的作用为重点进行探讨。而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通过对无锡市实际情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从基层政府对医养融合政策的制定、实施及管理现状的分析中,揭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的困难和瓶颈,从而对政府在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积极探索。此外,本文还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凸显政府在实施医养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为医养融合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融合机构、深化医养融合实施监管,规范考核,突出医养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试图努力寻找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养融合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可借鉴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