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工伤认定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
【6h】

我国工伤认定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创新之处

第二章工伤认定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工伤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工伤认定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工伤认定的理论基础

一、保障人性尊严

二、风险分担的社会化

三、遵循基本权利保护理念

四、职工权益优先保护

第四节工伤认定的价值

第三章域外工伤认定标准考察

第一节域外工伤认定标准研究

一、德国的工伤认定标准

二、美国的工伤认定标准

三、日本的工伤认定标准

第二节域外工伤认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德国:目的性考察

二、美国:源于工作

三、日本: “过劳死"认定

第四章我国现行的工伤认定标准与问题

第一节我国现行的工伤认定标准

一、工伤认定的“三要素"标准

二、“视同工伤"标准

三、“排除工伤”标准

第二节我国工伤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工伤认定的一般条款

二、有关“三要素”标准的问题分析

三、有关“视同工伤”标准的问题分析

四、有关“排除工伤”规定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完善我国工伤认定标准的建议

第一节工作风险分析

一、与工作直接相关的风险

二、纯粹的劳动者个人风险

三、中性风险

四、混合风险

第二节以执行性和起因性取代“三要素"标准

一、工作执行性标准

二、工作起因性标准

三、以总量理论为中心

第三节建构列举式和概括式并举的二元模式

一、构建一般条款

二、完善“视同工伤"标准

三、完善“排除工伤"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工伤事故的严重性及广泛性导致了给劳动者带来的灾难性,而工伤保险的核心便是工伤的认定标准。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便是踏入了工伤补偿的台阶,因此工伤认定是进行工伤补偿的门槛。受到伤害的劳动者在工伤事故中不仅是身心的损伤,还有其劳动能力的减损,这种减损不仅影响到劳动者之后的个人生涯,还影响了赖以劳动者而生存的家庭成员。因此,制定明确且合理的工伤认定标准尤为重要。 我国目前所采取的工伤认定三要素标准虽然有明确性这一优势,但其涵盖的范围之狭窄,边界之模糊和较大的法律漏洞,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工作风险逐渐浮出,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应有权益,笔者认为是时候变革工伤认定的标准。 本文第二章界定了工伤的概念,并简单介绍我国立法中对于工伤的认定。工伤应当是劳动者所受的与工作有关的伤害,此种伤害包括职业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工伤的认定经历了从民法中的侵权责任发展到当代的社会保障这样一种历程。现代工伤认定的法理基础,首先是对于劳动者人性尊严的保障;其次,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分析,工伤的认定是一种风险分担的社会化;再次,工伤的认定遵循基本权利保护的理念;最后,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地位,工伤认定采取了劳动者权益优先保护的原则。工伤的认定不仅保护了劳动者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减轻,并有效的缓解了劳资矛盾。 第三章考察了德、美、日三国的工伤认定标准。德国对于工伤的认定主要从因果分析来判断,并且在工作与伤害的因果分析中注重目的性的考察;美国法更倾向于从主观的角度进行判断,考察工伤是否源于工作且在工作过程中;日本对于工伤的认定在于工作起因性。 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工伤认定标准。我国的工伤认定标准主要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的三个条款中。三条款全都以一一列举的形式来呈现哪些情形属于工伤,以及哪些情形视同工伤、哪些情形应当被排除出工伤范围之外。 第五章对我国目前的工伤认定标准提出完善建议。首先进行了工作的风险分析,明确哪几类风险应当是被囊括在保险范围之内的,据此提出工伤的认定应当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一是工作执行性,二是工作起因性。此外,应当构建工伤认定的一般条款来填补现行的法律漏洞。

著录项

  • 作者

    江贯沆;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诚;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工伤; 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