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研究——以上海为例
【6h】

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研究——以上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

1.4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研究

2.1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2.2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

2.3循环经济的本质与内涵

2.4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分类研究

3.1产业分类方法述评

3.2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分类

第四章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分析模型

4.1模型背景

4.2模型结构

4.3循环经济系统有效运行的条件

4.4 3R原则分析

4.5说明

附录

第五章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5.1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5.2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运行

第六章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模型

6.1模型背景

6.2模型结构

6.3模型方程组

第七章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7.1上海概况

7.2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第八章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8.1计算过程

8.2计算结果分析

8.3影响因素分析

8.4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8.5对策建议

附录

第九章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9.1上海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

9.2上海循环经济内部支撑环境的构筑

9.3上海循环经济外部环境的营造

9.4上海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框架

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0.1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10.2创新点

10.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20世纪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然而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破坏也是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20世纪的主要危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基于对环境问题的警醒和深刻反思,人类将视线投向经过40多亿年演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正是来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学习和模仿,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生态发展模式。其目的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进而从整体上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公平、良性的互动循环。其方法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的模式,使生产过程的技术范式从“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的单程物质流动模式转向“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其准则是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 本文主要以上海为例,对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运行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绪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结束语,共4部分内容。 绪论部分为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回顾并评述了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理论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二、三、四、五、六章。 第二章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本章回顾了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总结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分类研究。本章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针对现有产业分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四次产业分类法。 第四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分析模型。本章在第三章提出的四次产业分类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有效运行的条件,并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作了分析。本章的意义在于,对于构筑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做了初步尝试,并希望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五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本章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产业要素,要求有完整的产业循环链,即包含生产者产业、消费者产业和分解者产业;内部支撑要素,包括技术要素、政策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外部环境要素,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与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进而,从产业体系的构建、内部支撑环境的构筑,以及外部环境的营造3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最后从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运行目的和原则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动力和障碍,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 第六章是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本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 应用部分包括第七、八、九章。 第七章是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本章介绍了上海概况,从工业、农业、消费领域、资源再生业4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上海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八章是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本章利用第六章构建的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和上海市的相关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加入再循环部门后,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益明显上升,即再循环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 (2)随着用于循环的废弃物的比例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益呈上升趋势。 (3)随着循环部门的各项投入的比例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用呈上升趋势。 (4)随着废弃物产生率的增加,循环经济体系的总效用表面上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是,废弃物产生率并不从实质上增加总效用。其对总效用的作用机理在于增加了可用于循环的废弃物供应量,其增加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并不是增加总效用的有效方法。 (5)无论是用于循环的废弃物比例的增加,还是循环部门的生产要素、中间投入等的增加,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比例,必须均衡增长,才能有效提高总效用。否则,某项投入的低值会制约整体产出。 (6)随着循环部门各项投入的比例的增大,总效用随用于循环的废弃物的比例的增大而上升的速率渐缓。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影响因素,评价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是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本章针对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第五章的理论框架,对上海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出了初步设想。 结束语部分是第十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了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了系统科学、普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方法。 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 1.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构建与运行的框架和模式。 2.在改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评价模型,并对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 3.针对上海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上海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提出了初步设想。

著录项

  • 作者

    左红英;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杨忠直;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127.51;
  •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