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机理及肝脏功能与质量关系的研究
【6h】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机理及肝脏功能与质量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慢性肝损伤组。采取50% CCL41ml/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周一、周四),连续12周,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予用等量橄榄油作皮下注射。检查肝脏病理学H.E.染色以及肝脏生化功能指标。 结果:1. 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示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少量肝细胞坏死及纤维组织分隔。2. 慢性肝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学及肝功能生化检查均提示,己经成功复制了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第二部分、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对大鼠CYP1A2活性、mR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CCL4慢性肝损伤对大鼠肝脏代谢酶CYP1A2活性、mR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方法:取18只正常SD大鼠和18只慢性肝损伤组SD大鼠各分六组。1. 静脉注射非那西丁,给药后分别于5,10,20,30,45,60,90 min时间点采血,HPLC进样分析,测定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量。所得数据用药动学程序处理,求出有关的药动学参数;2. 取大鼠肝脏RT-PCR法检测CYP1A2 mRNA及 Western-blot检测CYP1A2蛋白表达。。 结果:1. 非那西丁在大鼠静注给药,血药浓度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慢性肝损伤组血浆清除率CL减少55.7%,AUC增加了1.26倍,t1/2延长。2. 在5min,10min,20min,30min,45min各时间点非那西丁血浆浓度明显升高,尤其在20min和30min时间点(P<0.01)。 3. 慢性肝损伤大鼠组,CYP1A2 mRNA降低,为正常组的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慢性肝损伤大鼠组,CYP1A2蛋白表达下降,为正常组的54.2%,差异显著(P<0.01)。 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模型中,非那西丁代谢下降,表明CYP1A2活性下降。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CYP1A2酶活性降低可能是由于CYP1A2 mRNA减少,从而使CYP1A2蛋白表达降低引起的。 第三部分、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功能与质量的关系 目的:正常大鼠和慢性肝损伤大鼠不同肝脏切除量时肝脏功能与质量的关系。 方法:1.SD大鼠肝脏各叶分叶称重,计算各肝叶占肝脏总重量的百分比。2.正常SD大鼠和慢性肝损伤SD大鼠各20只,各分为4组:假手术组,15%肝切除组,30%肝切除组,45%肝切除组。术后大鼠静脉注射非那西丁,30min后抽血,HPLC检测血浆非那西丁和代谢产物浓度。 结果:1. 在正常大鼠,15%,30%,45%肝切除后非那西丁的血药浓度比对照分别增加30.1%,35.1%,81.9%,45%肝切除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在慢性肝损伤大鼠中,15%,30%,45%肝切除后非那西丁的血药浓度比对照分别增加5.7%,26.4%,46.6%,30%和45%肝切除组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正常大鼠组血浆非那西丁浓度与肝切除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5)。慢性肝损伤大鼠组血浆非那西丁浓度与肝切除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61,P<0.05)。4. 随着肝切量的增加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浓度的比值成正比下降。正常大鼠和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6(P<0.01)和r=-0.877(P<0.05)。 结论:1. 正常大鼠和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部分切除后,随着肝脏质量的减少,非那西丁代谢降低,非那西丁药物浓度升高,对乙酰氨基酚浓度降低,非那西丁浓度和对乙酰氨基酚浓度与肝切量有一定相关性。2. 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的比值与肝脏的切除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更好地反映肝脏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