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研究
【6h】

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轮状病毒体外培养与增殖

第二部分新生小鼠轮状病毒感染模型及其病理学致病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iNOS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已发表综述:Ghrelin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已发表综述: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已发表文章: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 in children

已发表文章:静脉麻醉在小儿胃肠镜中的应用及价值

展开▼

摘要

目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没有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腹泻发生与肠病理改变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及肠神经系统(ENS)可能同时参与致病,其中ENS被认为是病毒及NSP4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而病毒及NSP4作用和激活ENS途径及其关键的效应分子有待进一步阐明。NO是一种重要的胃肠神经递质,在胃肠的生理和病理中发挥重要的递质、信使和调节因子的功能。在轮状病毒感染中,轮状病毒及NSP4作用绒毛上皮细胞,可能激活致肠黏膜上皮细胞NOS,导致NO大量生成,从而激活ENS中的NO神经元。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轮状病毒的培养条件,为成功建立动物模型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建立新生昆明鼠RV腹泻模型,观察肠黏膜病理变化与临床腹泻关系:第三部分研究腹泻中肠黏膜iNOS表达变化,阐明NO在腹泻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1.第一部分:用于病毒增殖和测定的培养细胞为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CV-1℃V-1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2mmol/L谷氨酰胺的MEMEagle’s培养液培养液中生长和传代。SA11株的增殖和滴度测定在CV-1上进行,当细胞在培养瓶中生长至单层时,接种用胰酶处理的RV,接种病毒后的细胞维持液为无胎牛血清,然后用反复冻融方法收毒,再采用TCID50法计算病毒滴度。2.第二部分:50只3d昆明鼠按接种RV与否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胃灌入0.2ml(2×108PFU)含病毒培养液,对照组灌入0.2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腹泻情况,ELISA方法检测粪便RV抗原,并取其肠黏膜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RV定植及细胞超微改变。3.第三部分:48只3d新生昆明鼠按接种RV与否随机分为实验组(32只)与对照组(16只),接种过程同第二部分,在不同时间观察腹泻情况,取肠黏膜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iNOS表达变化。 结果:1.第一部分:CV-1细胞在接种病毒后,24hr开始出现病变,细胞空泡化、圆缩,先灶状脱落,再大片脱落,最后整个细胞裂解、破碎,72hr约达到80%病变,相当于108PFU/ml。2.第二部分:实验组接种SA11株后24小时均出现腹泻,在接种后4天达高峰,第10天完全恢复正常,10天后体重开始增长,速率同对照组,粪便ELISA检测RV抗原均为阳性结果。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小肠上皮细胞广泛空泡样变性,增生、坏死、绒毛萎缩脱落改变不明显,隐窝细胞未发生变化,未见隐窝细胞延长,炎症改变轻微,以空肠病变最为明显,病变程度与腹泻发生程度一致。电镜下肠上皮细胞见RV病毒,并发现有吞噬小体,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空泡变,但绒毛上皮刷状缘结构完整,未见绒毛脱落现象,紧密连接疏松、增宽,完整性受到破坏。3.第三部分:随着腹泻及病理改变的加重,iNOSmRNA的表达进一步升高,于第四天达高峰,其后表达量降低,第10天降至最低,新生鼠肠iNOS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与病理变化及腹泻发生程度基本一致。 结论:1.第一部分:CV-1细胞对SA11株敏感,可作为SA11株的培养细胞,用于病毒培养增殖,胰酶浓度是培养的关键。2.第二部分:新生昆明鼠对SA11株是敏感的,可作为RV感染致病机制、评价RV感染药物治疗和疫苗保护效果的动物模型。RV主要感染小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其病理改变轻微,仅显示空泡变性,表明RV腹泻与绒毛萎缩坏死脱落关系不大;RV腹泻的发生可能是通过破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关系,改变上皮细胞极化从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的;与微绒毛损害、细胞凋亡脱落、绒毛萎缩及隐窝细胞取代关系不大。3.第三部分: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介导RV腹泻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是RV腹泻发病机制的重要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